您的位置:顶格网 > 八卦 > >正文

​陈志文:培养拔尖人才,需要特殊选拔模式

摘要陈志文:培养拔尖人才,需要特殊选拔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没有把教育放在民生板块,而是前置到第五部分,放在高质量发展之后,与科技、人才合并,三位一体地强调,“教育、科技...

陈志文:培养拔尖人才,需要特殊选拔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没有把教育放在民生板块,而是前置到第五部分,放在高质量发展之后,与科技、人才合并,三位一体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此,我们需要有系统思维,跳出教育看教育,从国家目前的急迫需要角度看待这一变化,真切把握这种变化赋予教育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的阐述,是与科技、人才放在一起的,报告还强调了教育对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基础性支撑作用。这显然和当下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有着一定关系。美国政府试图推行对华“脱钩”,并系统性开展对中国的人才遏制举措。面对美国的遏制与围堵,我们亟须实现科技自强,归根结底,这需要优秀的拔尖人才,这是教育在当下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我们今天面临的这一形势,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有着一定相似性。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减少了一些综合性大学,组建了大量的专门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解了新中国在人才方面的燃眉之急。

如今,中国高校面临新的战略任务,这就需要广大教育战线工作者用系统思维看教育,站位国家发展看教育。党的二十大对于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提出了明确方向与要求,即“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就绝不仅仅是高校需要面对的问题,而是应当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进行打通的统筹考虑和安排。其中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如何在确保公平与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系统建立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制度。

与美国掰技术的手腕,核心还是拔尖的科技人才,因此,在这场长期较量中,拔尖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自然科学多属于早慧学科,数学、物理尤为突出,这是和社会科学完全不同的,因此,自然科学类拔尖人才的培养,不是从大学才开始的,而是应当从中学甚至小学就着手。菲尔茨奖是数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它的获奖者年龄不超过40岁。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40岁以前更有可能在数学领域取得成绩。在这个意义上,对于拔尖人才的早期发现与特殊培养就至关重要。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强调公平的同时,有着一套系统的天才培养计划,比如高中设有AP课程,给不同教育追求和天资的学生提供提前学习大学课程的机会。

人与人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就是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兼顾因材施教,尤其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与培养。人大附中的早培班、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英才班等,都是拔尖创新人才特殊的选拔培养模式,但这些目前还都是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具体学校的行为,尚未形成整体性的制度设计。

面对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急迫需要,我们应当在确保公平受教育权与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做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相关制度设计,及早发现“天才少年”,对一部分“天才少年”统筹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鼓励他们多学、多钻研,早日成为对国家有战略意义的拔尖创新人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反对家长盲目“鸡娃”的同时,对中国家长重视教育的传统给予肯定。因为家长的重视与投入,也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与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作者是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