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猫效应,一次爱情里的自我感动
弃猫效应,一次爱情里的自我感动
你听说过“弃猫效应”吗?
这是来自网易云音乐的一条热评,关于“弃猫效应”,这条评论是这么说的:“被丢弃过一次的猫,再被什么人捡回的话,会乖得不得了。因为它害怕再次被丢弃。”
复制这句话到网上,你就能看到这个效应的完整内容,精致得仿佛一个爱情寓言:
“你知道猫性吗?小猫在撒娇或者做错事的时候希望主人教导和安慰它。如果主人打击了它,它就会狠狠记住,不会再犯。如果你看到它坚定自信的目光时,它大概已经做好离开你的准备了。猫的天性傲慢不肯低头,但它会在意主人的情绪。也许你皱皱眉就会在它心里留下一块很大的伤。”
“和人真像。”
听起来真是让人感触颇深,对不对?女孩子真是像猫一样呀,敏感易碎,只要受过一次伤,就会小心翼翼,对方的一小句话也会放在心上,心里多大的疤都只是自己慢慢等着愈合重生。把一切都放在心里,一言不发,默默承受。
可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弃猫效应。我们只是借着猫,来说出自己在爱里的胆怯罢了。害怕被遗弃,害怕被人不珍惜,一旦得到就赶紧抓住,生怕被再次抛弃所以只好用乖来掩饰一切。
恕我直言,所谓“弃猫效应”,本质上是一种偷懒。
你看,当他某句话某个行为让你觉得难过,你没有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你觉得是哪里伤害了你,你没有想过用沟通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自己憋着,跟自己说:你看,我真是个好女孩,可怜女孩。等到断电的交流终于憋出无可挽回的裂缝,你又像一只被遗弃的猫一样,说,是啊,没有人珍惜我,女孩子就是这样可怜的小东西呀。
你用一种光鲜亮丽的理论,掩饰了自己在爱里的懒惰。
爱情的相处从来都不是靠隐忍和自我消化来实现的,保持有效的沟通比乱七八糟的理论更重要,与其期期艾艾地扮演一只幽怨的弃猫,不如好好想想怎么样才能走得更长远。因为爱情,是一场与生命同长的持久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