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水稻苗床管理技术要点综述
136、水稻苗床管理技术要点综述
水稻培育育苗说起来复杂,但是只要掌握好要领,做起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下面就如何培育壮苗谈一下我的肤浅认识。
1、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谈水稻苗床管理之前,我们先看一下流传极广的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吧。
春秋战国时期,有位神医被尊为“医祖”,他就是“扁鹊”。一次,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就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前期墩住喵
看这个故事,我的感悟,是任何事情都是事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这就是高人治未病的道理。正如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叶色不能过深
2、水稻育苗的四个关键环节。水稻育苗也是这个道理,懂技术的人都是从防病着眼,从健身栽培入手,培育出最理想的壮苗。重点是通过水、肥、气、热四个方面的管理抓好出苗、蹲苗、长苗、炼苗四个关键环节。如果关键环节管理不好,水稻秧苗素质差,离乳期就容易发病。发病秧苗即使用药防治后效果很好,也严重影响秧苗素质。
播种过密底也枯黄
(1)出苗。播种后保温保湿保证出齐苗。保证湿度方面,就是通过提高苗床土质量、保证秧盘底土和覆土厚度标准、播种时浇足底水、播种后覆盖地膜保湿来完成。保证温度方面,就是通过高台育苗提高土温,通过大棚育苗保温、提早扣棚、实时播种来完成。
种子精选不好出现三类苗
(2)蹲苗。蹲苗不是控制秧苗不长,而是促进秧苗向有利于秧苗后期生长的方向去生长,也就是促进根系生长,控制地上部茎叶的生长速度。所以,蹲苗不是通过控制水分、温度和肥料使秧苗处于缺肥、缺水等不利于生长的环境,而是要通过调控水分、温度、肥料的管理使秧苗矮壮生长。保证土壤处于旱育状态但不要过旱也不要过湿。温度控制在15度到25度为好,过低影响秧苗正常生长,过高容易徒长。1.5叶期要追肥,追肥不能只追氮肥,要追氮磷钾全面肥料。蹲苗是通过通风控制秧苗矮壮生长,那种单纯通过控制温湿度和肥料控制秧苗不长的方法是不科学的。特别是用无纺布一盖到底的育苗方法更是极其错误的。
(3)长苗。离乳期,也就是二叶期以后秧苗进入离乳关键期,栽培管理目的是使秧苗顺利完成从异养向自养的转换。方法是满足秧苗水、肥、气、热各方面需求,使秧苗处于最理想的生长环境,此时既不要蹲苗,也不要炼苗,而是要促进秧苗健康生长。因此各方面条件必须适宜。温度控制在20度到30度,促进秧苗光合作用,根据秧苗长势调节水分供应,满足秧苗水分需求,肥料施用同样是不能偏施氮肥,要氮磷钾全面搭配。
(4)炼苗。插秧前大通风炼苗,大通风炼苗不只是为了管理温湿度的问题,主要是为了让秧苗适应外界环境,提高秧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为插秧后快速返青成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秧苗三叶期后,插秧前五到七天进行大通风炼苗,将大棚通风口开到最大,使之秧苗处于最佳通风状态。根据秧苗素质保证秧苗水分供应,防止秧苗出现蒸腾量突然过大造成水分供应不足的现象。根据秧苗叶色适当追肥,并做好秧苗三带(杀虫剂、菌、磷肥)。插秧前叶色要求绿中透黄,茎秆坚挺、叶片上举。
壮秧的茎基部必须放扁
3、育壮苗注意事项。苗床高度不能低于50公分。播种期不能过早。出苗期棚温不能过高或过低,湿度不能过大,也不能干旱。地膜和无纺布在秧苗出齐后必须撤出。蹲苗期氮肥决不能过大,温度决不能超过28度,每天都要通风。长苗期一定不要蹲苗和炼苗。炼苗期一定要满足水分供应。不要迷信什么万能叶面肥。更不能随便使用生根剂。注意不能连续喷施杀菌剂防止产生药害。
育苗试验
最高明的医生是治未病!好的刀口药不如不割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