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字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字是我国最古老发明之一。也是至今世界上通行的最古老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历史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而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基本可以分为先秦、秦、汉、唐时期文字、宋元时期、明清文字、中国近代文字和中国现代文字等。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的文字也略有不同,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字主要是指汉文,但其实我国还有:满文、蒙文、藏文等等……同样历史悠久。
汉字早期形态
关于汉字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最开始是“结绳”,发生了一件事,大家就用绳子打个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事情还是会被忘记,加上生产力的发展,人民迫切需要有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记录事情,这个时候“图画”出现。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将发生的事情用图画记录下来,这可比打结靠谱多了,可以做到永久不忘,但就是有一个缺点也是致命的缺陷:麻烦!记录件事就要画个画,太麻烦了,但也有一个好处,我想当时的人们个个都是不错的画家!
在能年累月的画画中,大家发现其实可以用一些图形来代表一些物品,这个时候正式文字就出现了。汉字的创造者传说是仓颉,他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 。在《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 ,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但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中国汉字的创造起到了巨大以及推动作用!
最早文字——甲骨文
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是“甲骨文”。而且发展的已经比较复杂,已发现的文字多达3000个以上,包括名词、代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等数大类,而且还发现了长达170多字的记叙文。所以学者们认为甲骨文应该不是我中国文字的初创阶段,在它以前,应该还有其他文字或是其他符号代表。
果然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有重大发现,在出土的器物上发现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经鉴定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大约是在距今3600年前商朝使用的文字,而此次考古的原始文字有着距今5000年的历史),可见汉字的历史远比我们现在了解的要更长远。
汉字最初的书写也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形体不断变化,由开始类图形到后来越来越简化,伴随着中华历史的演进先后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字形变化,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目前在大陆地区通常使用的是规范的简化汉字,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通行的是繁体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