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头柱香”之说?!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头柱香”之说?!
烧香本是一种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但在佛教、道教界并没有烧第一炷香,即“头炷香”的教义规定,查阅多种佛教、道教经典史籍,均无“头炷香”之说。
《中国佛教史》、《中国香文化》、《中国民俗大观》等也没有关于“头炷香”的记述。有学者考证,所谓的“头炷香”应是从“头炉香”讹传而来的。“头炉香”又叫“头香”、“烧头香”、“烧头炉香”,即信徒们在农历新年之际烧的第一次香或第一(头)炉香,以示虔诚,此风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宋朝。“头炉香”最初只是在一些民间道场中流行,后来渗透到佛教寺院,并演化为在新年(除夕)之夜烧“头炉香”,意为给佛的第一个顶礼,并祈望带来一年的好运,是一种美好心愿的表达。
“头炉香”并不是指第一位烧香者或烧的第一支香,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从时间上说,除夕之夜子时(即11点至凌晨1点)所烧的香,均可视为“头炉香”或“头香”、“烧头香”、“烧头炉香”。
从地点上说,并非都要去寺院,早年间不少人家都设有香案、佛龛,并置有小香炉。每至除夕子时,便在自家所设的香案、佛龛前烧“头炉香”祈福。过去街巷中或村落里的小庙、小庵、小观也是人们烧“头炉香”的地方,并非必须都到那些著名的寺院里烧香。而且,烧“头炉香”不分先后,不是抢在别人之前上香被视为“头炉香”。
从器具上说,在新年的第一(头)个香炉里所烧的香,也可视为“烧头香”,故有“烧头炉香”之说。此外,就个人而言,凡是自己在正月初一烧的头一炷香,也被视为“头香”。早年间,各寺院僧人也多在除夕之夜的子时烧“头炉香”,据传第一炉香功德最大,所以僧人们在主持(或高僧)的引导下,依次上香,以祈求国泰民安。当“头炉香” 烧过之后山门才被打开,以接待众香客进香。可以说寺院里的“头炉香”多为高僧、主持所烧。“头炉香”何时讹传为“头炷香”现已无以考证,因为在真正的佛教弟子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抢烧“头炷香”之概念。抢烧‘头炷香’是一个误区,烧不烧‘头炷香’,与虔诚与否没有关系,也不会因此而获得更多的福报,如果相信烧了‘头炷香’就有更多福气,就是与佛做交易,不是信佛。宗教信仰,贵在心诚。人们应该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积德行善,信而不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