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顶格网 > 杂谈 > >正文

​相机百科|富士微单深度全解析

摘要相机百科|富士微单深度全解析 最近两年富士连续发布了多款微单,由于富士型号众多,有些朋友搞不清楚,所以这篇文章以“百科”的形式,系统讲一讲富士相机的分类、每条产品线...

相机百科|富士微单深度全解析

最近两年富士连续发布了多款微单,由于富士型号众多,有些朋友搞不清楚,所以这篇文章以“百科”的形式,系统讲一讲富士相机的分类、每条产品线的特点、以及优缺点等。

本篇讲的是主要是富士微单,确切的讲是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富士还有更高端的GFX中画幅无反相机,但售价较高,且属于比较专业的相机这里不不讨论了。此外本篇主要讨论机身,富士的镜头就不详细展开了。

本篇文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富士的劣势和优势,第二部分各系列的分类和介绍。

富士的优势和劣势

富士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品牌,也出现过很多争论。富士被人诟病最多的是没有全画幅,尤其是索尼出了全幅的A7系列之后。摄影圈有句话:底大一级压死人。这里的“底”就是指感光元件cmos,富士全系和索尼5000l、6000l系列都用面积较小apsc画幅的cmos,所以画质会比采用面积更大的全画幅cmos的A7系列差一些。

第二点争论比较多的富士的价格,尤其是高端旗舰的X-T和X-Pro系列。首发价格都是上万,作为apsc画幅,确实贵了点,因为佳能尼康索尼的某些全画幅只要七八千。

第三点就是ISO感光度有虚标现象,首先申明一点,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虚标对拍摄没有任何影响,富士只是没有按照通用标准来衡量感光度。当然,不管有没有影响,这样做法确实不够厚道。

虽然有缺点,但富士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而且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刷子”,否则也没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

第一点就是富士相机的直出色彩。富士公司的名称是Fujifilm,也就是“富士胶片”,富士几十年来的胶片研发生产经验,使其对色彩有着最深入和独到的理解,这些优势也同样被带到了现在的富士相机上,就是“胶片模拟”功能,富士的调教让照片的色彩看起来特别舒服,同时还有很好的氛围感。很多人选择富士微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独特的“胶片模拟”。

第二点,富士的镜头群在所有Apsc画幅的相机中,是最强的,没有之一,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原因是富士没有全画幅,所以可以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Apsc镜头的研发中去。而索尼佳能尼康因为把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全画幅镜头的研发中去,对Apsc镜头非常不上心,所以不管是数量和质量都无法富士相提并论。

此外,除了研发精力,富士本身的光学实力在日系品牌中也是非常突出的。虽然富士这个品牌在大众消费领域名气并不大,但富士的镜头品牌“富士龙-FUJINON”在专业摄影摄像领域可是大名鼎鼎,富士龙的电影镜头是行业顶尖之一,瑞典高端摄影品牌“哈苏”如今的很多镜头都是由富士代工,德国光学传奇厂商“蔡司”的微单镜头touit系列也是由富士代工。当然,富士旗下最重要X系列相机的XF和XC系列镜头更是凝结了富士所有的领先技术。

富士还有世界三大镜头镀膜之一Super EBC镀膜技术。和蔡司与宾得一起组成了镜头镀膜的世界顶级阵营。镀膜对镜头的成像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富士大多数镜头都素质优异与这点不无关系。而且比较良心的是,只要是现在富士出产的镜头,不管是几百块的套头,还是上万的牛头全部采用Super EBC系列镀膜。

第四点,概括来说就是富士的“狗头不狗,低端不低”。在摄影器材领域有“牛头”和“狗头”这样的说法,“牛头”当然就是指每个品牌最顶级的镜头,“狗头”就是指价格便宜但素质一般的入门镜头。但对于富士的镜头,用“狗头不狗、牛头很牛”来形容丝毫不夸张,即使最廉价的XC系列的镜头,素质也相当可以,这足以看出富士的实力。

低端不低是指富士的机身,首先,不管是富士的高端机还是低端机,只要是同一代的机型,用的都是同一块富士定制版的xtrans系列cmos (只有X-A系列用的是非定制版)。所以,不管是买了哪个系列的富士微单,画质方面都与富士旗舰系列差别不大,当然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比如操控的专业性上,机身三防性能上等等,但对一般用户来说,这些并不重要。所以相对来说,富士中低端相机的性价比都还可以。

富士微单产品线分类

富士微单的产品线划得非常的细致,而且每个系列的定位也相当的清晰。富士微单可以从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最直观的分类可以分为专业级、半专业级和消费级。

分类

专业级(旗舰级)

半专业级(轻旗舰级)

消费级(入门级)

系列

X-H系列、

X-T系列、

X-Pro系列

X-E系列、X-Tx0系列

X-M系列、

X-A系列、

X-Ax0系列

当然,如果从产品特点来分类的话,从取景器的角度来分类最直观,可以分为光电混合取景器、电子取景器、无取景器(仅靠屏幕取景)

分类

光电混合取景

电子取景器

无取景器

系列

X-Pro系列

X-H系列、X-T系列、

X-Tx0系列、X-E系列

X-M系列、X-A系列

X-Ax0系列

如果从传感器来分类的话,富士的微单相机可以分成两代四类。

X-Trans

非X-Trans (X-A和X-Ax0系列)

第一代

1600万像素 X-Trans传感器

1600万像素非X-Trans传感器

第二代

2400万像素 X-Trans传感器

2400万像素非X-Trans传感器

(实际上第一代的X-Trans也有两个版本,稍有区别,但这里由于像素一样,就不分开写了。)

具体相机型号对应的传感器类型:

X-Trans传感器

X-H

X-Pro

X-T

X-E

X-Tx0

X-M

第一代

/

X-Pro1

X-T1

X-E1/

X-E2/

X-E2S

X-T10

X-M1

第二代

X-H1

X-Pro2

X-T2

X-E3

X-T20

/

非X-Trans传感器

X-A

X-Ax0

第一代非X-Trans

X-A1/ X-A2

X-A10/X-A20

第二代非X-Trans

X-A3/X-A5

/

以下为每个系列的具体介绍

X-H系列

X-H1是富士最新发布的旗舰级相机,采用了X-Pro2和X-T2相同的第二2400万像素 X-Trans传感器。从定位上说,X-H1已经超越了原来的富士双旗舰X-Pro系列和X-T系列,所以为了方便区分,X-H1可以认为是富士X系列的高端旗舰。X-H1是富士首款真正视频向的相机,也就是专门为拍摄视频打造的。视频拍摄一直是富士的弱项,虽然在第二代旗舰上X-T2上有很大改善,但X-T2并不能算真正的视频相机,于是富士就推出了X-H1。X-H1是首款拥有机身防抖的富士相机,除此之外,X-H1还有更加专业的操控、更加专业的机身,所以X-H1的重量和体积也大幅增加,甚至接近了佳能和尼康的全画幅相机。此外,X-H1单机的价格也高达12000元以上,所以,但一般用户来说,X-H1的意义并不是很大。

X-Pro系列

X-Pro系列是富士的两大专业旗舰系列之一,至今为止已经出了两款,X-Pro1和X-Pro2最大的卖点和特点是光电混合取景器。这里的“光”是指;光学取景器,但与单反光学取景器的不一样的,X-Pro采用是类似徕卡m系列相机使用的旁轴取景器,优点是不耗电,体积小巧,无时滞;但缺点也同样明显,取景范围有限制,镜头体积也不能太大否则会挡住镜头。但是富士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拥有独家的混合取景器,除了光学取景器,还有集成了电子取景器,电子取景器有时滞,也费电,但没有旁轴取景器的那些缺点。混合取景器集合两者的优点,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各自的缺点。但就我个人来看,X-Pro只适合有复古旁轴情节的人,对一般的人来说,并不是很适合,也是因为其的复古定位,现在大多数微单的翻转屏在X-Pro系列上也缺席了。现在,电子取景器发展很快,越来越趋向完美,短板越来越少,所以下面要介绍的只使用电子取景器的X-T是一个更加大众化的选择。

X-T系列

X-T系列是富士的另一个专业旗舰系列,现在出了两代X-T1和X-T2。相对X-Pro走的复古旁轴路线,X-T则是更加现代的路线,强调对焦速度,强调连拍速度,强调视频拍摄能力等等,是富士X系列微单里性能最强的,而且机身还经过防尘防水处理,能在恶劣的条件下使用,是真正的专业级机身。X-T系列采用的光学取景器也往往是当下业界最顶级的。总之,X-T系列是很多富士玩家的最终极的选择。当然了,单机身一万元的价格还是偏贵了一点。

X-Tx0系列

X-Tx0这个系列是X-T系列的简配版,到目前也出了两款,X-T10和X-T20,前者已经停产,后者X-T20则刚上市没几个月。X-T20是我非常推荐的一款,轻旗舰的地位让其有了X-T2大部分的功能和性能,包括最重要的对焦和连拍能力,但价格却比X-T2便宜很多,而且机身也相对轻巧一些。唯一的差别是,操控和机身的专业性稍逊与X-T2,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差别关系不大。

X-E系列

X-E系列是X-Pro系列的减配版,或者说是类旁轴造型减配版,因为虽然X-E3的取景器的位置和形状与X-Pro比较接近,但实际上并没有采用X-Pro上的光电混合取景器,而是用的是电子取景器。且和X-Pro一样没有翻转屏,且操控按钮和波轮上会比同代的X-T20少一点。最新推出的X-E3,采用了旗舰上才有的对焦摇杆。总之,X-Tx0系列和X-E系列定位接近,价格也差不多,但总体上X-Tx0更加好用一些。

X-M系列

X-M系列至今为止只出了一代,而且根据目前的情况应该很难出第二代,因为很有可能富士把X-M系列合并到了X-A系列了。X-M基本所有的参数都和同代的X-A系列的都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X-M用的是和富士大多数系列一样的富士独家的X-Trans传感器,而X-A由于本身最入门的定位,使用的是“公版的”非X-Trans传感器。因为这个系列再更新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基本其他方面都可以参考X-A系列一致,这里就不做更多的介绍了。

X-A系列

使用非X-Trans传感器的X-A系统至今为止已经出了四代,并且衍生出了一个子系列X-Ax0系列。虽然在富士的产品体系中定位不高,只是个入门系列,但富士其实相当的重视,因为X-A系列的销量非常不错。入门机因为其价格优势,往往都有不错的销量,入门级市场也是各个相机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为了保持足够的市场热度,X-A几乎每年都会更新一次。X-A系列最大的问题是对焦不太好,好在最新一代X-A5终于采用了相位对焦,所以对焦速度不再是这个系列的短板了。

X-Ax0系列

X-Ax0出的两代都是使用第一代的1600万的传感器,所以画质不如第二代传感器,其他方面与X-A系列差不多,但都没有相位对焦,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