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冯玉祥的十三太保都有谁
说起冯玉祥的十三太保,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听说过。这十三太保其实是指西北军冯玉祥实力集团13个非常重要的军事人物,在冯玉祥鼎盛时期,兵力可高达40万。1924年底,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北京政变"后,段祺瑞委任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从此,人们称冯玉祥的部队为"西北军"。
冯玉祥的部队中有所谓"十三太保"这一说法。"太保"本是我国古代官职的名称,是辅佐皇帝的一品大员,也是后来的三公之一。西北军中的所谓太保,显然是借喻,是指辅佐冯玉祥的13名军官。这13名军官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长期追随冯氏,南征北战,为冯氏所倚重。这13名军官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1、释义
"十三太保"在西北军中是怎样叫起来的,说法不一,不过一般认为是在1919年前后冯玉祥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驻防湖南常德的时候。那时他手下有一批勇猛善战的军官,即:机关枪营营长韩多峰、一团二营营长孙良诚、三团一营营长韩复榘、三团二营营长石友三、三团三营营长赵席聘、四团一营营长刘汝明、四团二营营长佟麟阁、以及炮兵营长孙连仲,其余也都是营级军官。这些营级军官,特别为冯氏信任和倚重。冯部官兵在艳羡之余,于是套用了京剧《珠帘寨》中李克用宠用十三太保的故事,将韩复榘、孙良诚等 13名军官,也称之为"十三太保"。这名称的内涵既有戏谑,也有讽刺。
冯玉祥的这13名"太保",从年龄上来说,大都是1890年前后生人,比冯玉祥年青一些。从籍贯上来说,都是北方人(淮河以北统称之为北方),比如石友三是吉林省人,过之纲是安徽省蒙城人,韩复榘是河北人,韩多峰是山东人,我把他们都称之为北方人。实际上冯玉祥西北军的成员,大抵也是北方人。
西北军的"十三太保"之所以得到冯氏的信任和倚重,除了这些人禀承了西北军的传统能忍艰耐苦外,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勇敢善战,一是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比如韩复榘,因为他的父亲是教书先生,所以他近水楼台也读了不少"子曰、诗云",并且练就了一手好字(我见过他写的字),并不是传说中的大老粗。冯玉祥没有正式进过什么学校,当兵后他酷爱读书,所以对他的有点文化的部属特别青睐。"十三太保"这些人,虽不是外国或中国军事学校的毕业生,但却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在他的绝大多数文盲或半文盲的官兵中就十分突出了,因此才受到冯玉祥的重视,逐步把他们提拔为高级军官,到1928年西北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十三太保"大都已成为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了。
西北军中的十三太保以韩复榘、孙良诚、孙连仲、石友三、刘汝明这5人升迁得最快,到1928年北伐成功全国统一时,他们除担任军职外,有的还担任了地方行政职务,如孙良诚担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担任河南省主席,孙连仲担任青海省主席,刘汝明、石友三也都当了军长。正因如此,在西北军中这5人又被称为"新五虎将",借喻他们与冯玉祥像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之与刘备一样。至于为什么称他们为"新五虎将",是因为西北军中已有"老五虎将"之说,即宋哲元、鹿钟麟、张之江、刘郁芬、李鸣钟是也。北伐以后"老五虎将"大都已离开部队另有任用,"新五虎将"在西北军中也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西北军十三太保,指西北冯玉祥军中杰出的十三位将领,即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和韩多峰。
2、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介绍
2.1、韩复榘
韩复榘(1890-1938年)字向方,1890年出生在河北霸县胜芳镇(今霸州)东台山村一个小康之家。中国近代史上军阀之一,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声震西北、华北、中原各地,曾叱咤风云一时,后投靠蒋介石,官至国民党陆军上将。在抗日战争中,因其不战而放弃济南并密谋反蒋,被蒋介石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处决。
2.2、石友三
石友三(1891年-1940年12月1日),字汉章,中国吉林省长春农安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苏联和中国国民党的支持下返回国内,决定出兵支持北伐,五原誓师后组成国民军联军。石友三因背叛冯玉祥投靠晋军,害怕得到报复,乘车前往五原赔罪。一见冯玉祥扑身跪在地上大哭起来,冯玉祥说:"过去的事,一概不谈,过两天我就到包头去!"10月8日,国民军联军总部迁至包头,石友三叛离阎锡山晋军编入国民军联军,再度投靠冯玉祥。此后。他投蒋叛蒋、投张(张学良)叛张,投日又抗日,骂声不绝。1938年,山东被日本占领后,他又投共叛共。1940年4月,石友三在冀南战斗中遭到八路军的毁灭性打击,遂转而投靠日军,在开封与日本驻军司令佐佐木签订互不侵犯协议,并准备在联合消灭八路军后向日军投降。石友三的结义兄弟、部下高树勋不愿做汉奸,遂密谋暗杀石友三。12月1日,高请石的老长官孙良诚以调解石友三、高树勋的矛盾为由为名,邀请石友三前往濮阳柳下屯,在会中将其绑架后押于南寨村,十余天后,用麻绳套住石友三的脖子活埋于黄河岸边。
2.3、孙连仲
孙连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汉族,中国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战争将领,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4月,东调的孙连仲被任命为冯部第八路军总指挥。他率领高树勋的第十二师,连同骑、炮、工兵等部队经陇东、陕西到河南,留雷中田师驻防兰州,维持后方秩序。孙连仲对这场即将掀起的蒋、冯战争的看法是:西北军实力不够,后方地方军阀势力未完全削平、民变、土匪活动时有发生,仗还不到打的时候。如果孤注一掷,打败了连退处都没有。但多年养成的对冯玉祥的服从性格,使他还是遵从命令全力投入了战斗。
孙部入豫后,驻防漯河、太康、归德及安徽亳州等处。6月,孙部与蒋方的何成浚、朱绍良部激战,打败了何、朱。此时孙连仲电请冯玉祥允许他南下攻取武汉,冯来电阻止,要孙进攻杞县,以解亳州之围。解围后,孙又提出南进,冯仍不允,要他东进解商丘之围。商丘解围后,交给孙殿英守备。7月,战场形势开始转向有利蒋方,冯军在陇海线上奋力支撑,希望能依托郑州扭转战局。但原先支持冯玉祥的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令其部队撤出主要战场,冯军独木难支,退往豫北。9月18日,张学良通电拥蒋,并派大军入关参战,冯军失败已成定局。10月,冯玉祥离郑州北去。
孙连仲率部到新乡,西北军拥鹿钟麟为总司令,孙为副总司令,高树勋、张自忠师归孙指挥。鹿、孙请刘骥去向冯玉祥请示下一步怎么办,冯回电只四个字"西望长安",意思是带部队向西开。这时,鹿钟麟亦准备离部队去天津,孙连仲赶到火车上去挽留,无奈鹿执意要走,并请孙收拾西北军残局。孙怏怏而归后欲说服部队西退,但部下都不愿意。孙也明白,大战前西北军几乎倾巢出动,陕甘地盘实已放弃,西退也是绝路一条。乃于思虑再三后派田镇南、李显堂、冉寅谷为代表,赴郑州谒见何应钦,表示愿意服从中央,军队静候改编。10月18日,在新乡发出通电,声明今后"拥护中央,和平统一建国,决不参加内战"。
2.4、孙良诚
孙良诚,1893年出生,字良臣,天津静海人,少投军伍,入冯玉祥军幕,历直奉,国奉,北伐多役。为冯军"十三太保",又号"五虎将"之一。及冯败,投国府,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抗战军兴,时为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率所部万余,投汪精卫。授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移驻扬州。倭乱平,归正,出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一零七军军长,徐蚌会战,于江苏睢宁率该军军部及一师共五千八百人投降。并自请命往蚌埠说降守将刘峙,事败,解金陵,囚狱中。
2.5、张维玺
张维玺(1889-1944)字楚玉,山东馆陶县人。西北军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中原大战后,解散所部回天津家中隐居。1936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至南京"陆军大学特三期"学习。1938年于长沙毕业后,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兼贵阳军训部督练官。因父、妻被日伪抓捕命在旦夕,经军委批准于1943年春去开封找孙良诚解决人质问题被孙扣留,日伪妄图任命其为汪伪二方面军副司令,他拒不受命,后被日伪毒死于江苏泰州白云寺,终年55岁。
2.6、刘汝明
刘汝明,国民党陆军上将,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过战功,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刘汝明部队不断遭受解放军的打击,淮海战役中损失惨重,此后刘态度消极尽量避战。厦门解放,刘全军被歼。1949年10月间仅带少数人退到台湾,1952年退役。解放后,其在津房产被天津市人民政府代管。 暮年,其弟汝珍及其长子铁军等家皆移居美国,他身边亲人极少,几十年的袍泽们亦先他而去,孤寂凄楚之情时时萦绕心间,常使他沉湎于往事之中,写有《刘汝明回忆录》、《七七忆战友》、《七七抗战与二十九军》等文章。在《七七忆战友》中追忆往事,因绝大多数人都死在大陆,所以他心系大陆,既怀念故人又怀恋故土。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我们仍然人神有隔,我必一一到你们灵前去祭吊的。"当了一辈子军人、地地道道行伍出身的刘汝明于1975年4月28日病故台北。
2.7、佟麟阁
佟麟阁,七七事变时,指挥29军浴血抗战,喋血南苑,壮烈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国民党追赠陆军二级上将。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同日,敌人由廊坊进犯团河,由通县、丰台凋集陆空军于28日进攻南苑。当时南苑守军有二十九军卫队旅、骑兵第九师留守的一部、军事训练团、平津大学生军训班等共五千余人。佟麟阁誓死坚守。日军见久攻不下,便派飞机前来助战,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中,带伤指挥作战的佟麟阁头部又受重创,终于壮烈殉国,时年四十五岁。
2.8、过之纲
过之纲,安徽蒙城人。1912年被冯玉祥招进左路备补军,曾任冯部模范连排长。1922年任44团长。北京政变时任国民一军1师2旅长。1929年任15军长。中原大战失败后未向蒋投降,跟随宋哲元躲到山西。后到韩复榘处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其兄过之翰也是冯部要员,在西北军长期管理财金工作。
2.9、葛金章
葛金章,字仲文,安徽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曾任冯玉祥部模范连班长、营长。1924年任团长时曾参与永定河抗洪抢险活动。后任国民一军中央第七混成旅长。中原大战后,托庇于韩复榘,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
2.10、赵席聘
赵席聘(1878-1957),字国珍,保定市赵家庄人。赵席聘与刘郁芬系姑表兄弟,幼年在本村上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袁世凯武卫右军,不久升哨官。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入保定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毕业后仍回武卫右军任副队官,冯玉祥任队官。宣统二年(1910年)任北洋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连长、第十六混成旅营长。1918年任团长、西北军骑兵第八旅少将旅长。1924年跟随冯玉祥参与了北京政变,彻底废除帝号,完成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的未了任务。1925年8月任甘肃省政府委员、河州镇守使、甘肃省警务处处长、省警察厅厅长、国民军驻甘少将师长、代理甘肃省主席、1930年5月任冯玉祥部第十八路军中将总指挥,后任第十三军中将军长、西安城防司令,参加了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赵也离职赋闲,赋闲期间曾被蒋介石受命为湖南剿共总司令,但赵以生病为由未予赴任。1957年在北京病逝。
2.11、闻承烈
闻承烈(1889-1976),山东威海人。闻承烈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曾任冯玉祥的西北军,左路备补军班长,后历任16混成旅排、连、营、团长。1923年后,先后任团长、 旅长、西北军兵站总监、第七军副军长等职。1926年任国民一军军官教导团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兵站总监。与韩复榘私交甚笃。1929年韩复榘甘棠东进,叛冯投蒋,闻承烈与李兴中等人被韩裹胁而去,因不愿叛冯而差点被杀。1931年3月任济南市长。后任山东省政府高等顾问。韩任山东省主席后,委闻为济南市长,一直干到1936年因病辞职。抗战期间,任六战区兵站部中将总监。1946年11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员。
2.12、程希贤
程希贤,冯玉祥部将十三太保之一。1926年任国民军6军1师2旅长。 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29师长。29年后任山东省政府高等顾问,很受韩尊重。1930年任第三路军军事教育团长。早年因作战失去右臂,但仍能在单杠上大回环,枪法极准,喜爱京剧。1931年任石友三部军长。芦沟桥事变时任冀北保安队旅长。1932年任济南警备司令。中原大战后追随韩复榘,后随石友三组织军队在河北东部活动,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长等职,抗战中投靠日本人。
2.13、韩多峰
韩多峰,字秀岩(1888-1987)。1907年开始在清朝北洋陆军当兵。1914年开始追随冯玉祥将军,先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反张勋复辟、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等。1938年春,韩多峰任山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在任期间坚持与八路军密切合作,协同抗日。与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调派的朱穆之、臧克家、吕仲华等十多名青年共产党干部在鲁西北创办了抗日军政学校。解放后任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委员等。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期间,因帮助党整风被划为右派份子,十年浩劫又遭迫害。所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平反。晚年的韩老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如沐春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