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藏羚羊,青藏高原上的神奇动物超出你的想象!
除了藏羚羊,青藏高原上的神奇动物超出你的想象!
提到青藏高原,能说得上来的动物,莫过于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岩羊、野牦牛等具有代表性也比较常见的生灵,即使是非常稀有的黑颈鹤,许多人也早已对其大名如雷贯耳。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还有这么多的高原精灵。
表情包型
喜马拉雅旱獭
图/西藏旅游图片库
喜马拉雅旱獭俗称雪猪、土拨鼠,藏语叫“曲娃”或“奇宾”。家族性穴居的它们,属典型的冬眠型动物,喜食莎草科和禾本科的牧草,体型肥胖壮,颈短头宽,体重4~10公斤,体长50厘米左右,脸上有一个黑三角,短尾扁平,四肢短粗,前足4指,后足5趾,趾端具爪,爪极发达,适于掘土。
兔狲
简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广布于中国西部和北部,延伸到内蒙古、俄罗斯、中亚和中东,最西到亚美尼亚。生活在低山斜坡、山丘荒漠和岩石裸露的干草原。在中亚可见于海拔高达4000m的地方。通常栖息于降雨量少、薄的积雪层的干旱高山区。主要捕食鼠兔、小型鼠类、鸟类、野兔和旱獭。夜行性,晨昏活动,独居,埋伏性捕食,奔跑不快。
藏狐
淡定帝——藏狐,接近赤狐或略小,但耳短小,耳长不及后足长之半,耳背之毛色与头部及体背部近似。尾形粗短,长度不及体长之半。分布于高原地带,喜独居,通常在旱獭的洞穴居住。以野鼠、野兔、鸟类和水果为食。
极少见型
猞猁
简介、摄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作为最为神秘的猫科动物之一,猞猁以行踪诡异而闻名。作为顶级食肉动物,猞猁、雪豹等最大的危险都来自小时候,藏狐、赤狐、狼等犬科都是小崽们潜在的捕食者。当然,成年雪豹和猞猁通过“杀婴”行为来获得和雌性个体再次交配的权利,也是幼崽们不可忽视的风险。
雪豹
图/西藏旅游图片库
雪豹,美丽的大型猫科动物,大约300万年前起源于西藏阿里。目前雪豹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的高山和亚高山带上,西藏是雪豹活动在全境的地方。作为顶级捕食者和关键物种,雪豹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维持高寒山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少见型
金钱豹
简介、摄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分布于横断山脉、太行山脉以及东北等地。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资助的猫科动物调查中发现其在横断山脉的分布区域可与雪豹重叠。
赤狐
简介、摄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偏好夜行的犬科动物,为体型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狐狸,我国大部分省均有分布,对控制草原啮齿动物数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麝
简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马麝不论雌雄均不长角,雄性上犬齿发达,身体上也长有“麝腺”。大型麝,一种荒芜高原动物,占据着草甸、荒原、灌丛或杉林。分布于中国西部高地,南到喜马拉雅山;延伸到尼泊尔、印度(锡金)和不丹。体色浅褐带沙黄色,颈背毛具明显旋涡状,行成一条带。
白唇鹿
简介、摄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仅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为一种栖息在3000米~5000米高海拔地区的高大鹿科动物,主要栖息环境是高山针叶林和高山草甸。
白马鸡
简介、摄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中国特有的一种栖息于海拔3000米~4000米的高原留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横断山脉。
裸鲤
简介、摄影/西藏旅游资料库
冷水性鱼类,全身没有鳞片,裸泳在西藏羊湖里。喜欢生活在浅水中,也常见于滩边洄水区或大石堆间流水较缓的地方。性喜闹,常群居,入冬则潜居于深潭、岩石缝中。由于羊湖地处海拔4500m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过了幼年之后,几乎10年不长一斤肉。
大紫胸鹦鹉
简介/汪洋 摄影/董磊
国内体型最大的一种鹦鹉。在西藏,出没于朗县、米林、林芝、波密、察隅、墨脱、芒康、江达等地,栖息在海拔2000~3200米的常绿山林中,喜欢飞翔和攀援。
红蹼树蛙
简介、摄影/王放
中国特有物种,西藏墨脱原始森林少量生存,因为喜欢在树上繁衍生息,长着鲜艳的红色脚蹼。个头不大,一般身长只有红枣大小,活泼而充满好奇心的中小型树蛙。它们可以在空中张开自己巨大的红色脚蹼,像降落伞一样兜住空气,减缓降落速度,最终平稳着陆。当展开脚蹼滑翔的时候,红蹼树蛙好像是在飞行一样,也因此有人管它们叫做“飞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