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顶格网 > 杂谈 > >正文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入门初学

摘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入门初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以及公共企业(第四部门)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入门初学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对广义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以及公共企业(第四部门)等特定的社会组织在积极履行公共责任的过程中,在讲求内部管理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经济因素与伦理政治因素、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相统一的基础上,获得的公共产出进行评审界定。

○特征:

从内容方面上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

从要素方面上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从程序方面上看,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绩效评估的效用功能: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程。

绩效评估是推动管理的约束机制。

绩效评估可以调适新的目标导向。

绩效评估凸显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综合评估组织(制度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直管领导、公民或者行政相对人、其他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自身)

○评估模式内容:包括类指标、维度、基本指标、指标要素、具体指标、技术指标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开发思路:

业绩指标与通用指标相结合

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

传统指标与现代指标相结合

正数指标与负数指标相结合

基本指标与修正指标相结合

过程指标与结果指标相结合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设计的基本方法:

按照绩效要素结构进行指标设计的方法

运用关键绩效指标进行指标设计的方法

运用标杆管理进行指标设计的方法

围绕专题进行指标设计的方法

按照管理的因果关系进行指标设计的方法

QQTC指标设计方法

○设计关键绩效指标的过程:

通过把握组织、部门和岗位的工作职责来实现。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与部门设置情况,根据部门间工作业务流程的关系,提取工作要项。

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参与来实现。或者是管理者先拟初稿,或者是管理对象先提出意见,双方共同讨论,认真研究,反复修改,最终提出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信息化的实现步骤:

软件计划(可行性研究、制定软件计划)

需求分析(获取需求、分析建模、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需求评审)。

软件设计

程序编写

软件测试

运行维护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信息化实现存在的问题分析:

绩效评估缺乏持续改进保障

各自为政,相互封锁

公共部门内部存在抵制情绪

公众网上评议存在诸多问题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信息化的未来模式设计: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信息系统未来模式的总体框架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未来模式的数据交换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信息系统未来模式的系统功能模块构成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施的组织准备:

组建评估管理机构

设立专家咨询机构

选聘评估中介机构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实施程序:

明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时机

确定评估对象,制定评估具体方案

设计评估调查内容,下达评估通知书

收集基础资料,确定评估记分标准

评估工作小组的评议

评估结果的形成,撰写评估报告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运用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组织实施的环境建设:

评估基础—相关制度建设(加强绩效评估的制度化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估反馈与申诉制度、建立合理的评估奖惩制度)

评估动力—主要领导重视和政府政策支持

评估保障—充分的信息材料与信息处理能力

评估氛围—有力的文化宣传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心理调控特点:

心理方法与管理方法相结合

预防性调控与补救性调控相结合 个体心理调控与群体心理调控相结合

心理调控:是指通过心理技巧和管理方法的改变,对绩效评估中可能出现的或正在发生的不良心理反应进行调节和控制。

○实施心理调控的意义:

可以使指标模型更加科学、合理、系统

保证绩效评估的实施得以顺利进行,更好地完成各环节的任务

顺利实施再评估,完善指标模型,圆满实现评估目标

○实施过程中评估者、被评估者及第三方的心理反应

评估者的心理反应:

基于认知原理的心理反应(首因效应的原因和表现、近因效应、晕轮效应)

基于情感的心理反应(思维定式效应、情感偏差、趋中效应)

基于个性差异的心理反应(本位偏差、对比效应)

基于群体效应的心理反应(暗示效应、从众效应)

被评估者的心理反应:

自我评估心理:自我认可疑惧心理、被审心理

他人评估心理:应付心理、迎合心理、自卫心理

第三者的心理反应:

异己心理

冷漠心理

○实施过程中的心理调控:

评估者的心理调控:

优化评估主体的心理结构

通过角色扮演法,矫正评估者狭隘的心理反应,提高评估主体的内部整合度

落实评估责任,约束评估主体

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评估手段的先进性,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主观性干扰

被评估者的心理调控:

提高对评估的认识

采用多种评估类型,控制评估效应

保持评估者和被评估者良好的心理互动

第三方心理调控:

评估机构要鼓励第三方的完全参与,激发其认同感,实现心理共振

第三方要积极追踪指标模型的实施,掌握评估实施动态

○西方各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功能成就分析:

绩效评估有相对明确的绩效目标

改革激励机制,推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完备的绩效信息

健全的绩效申诉

○我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系统功能现状:

以定性为主的绩效目标比较模糊

绩效激励的缺乏

绩效信息的垄断

绩效申诉的缺位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特点: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责任”形式特殊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目的不同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体系复杂,多元性以及相互冲突性使绩效评估指标难以确立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不确定性

○绩效目标对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功能的影响: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性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不确定性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不易测量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主体的抵制

公共部门绩效目标客体的冷漠

对策:

把握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在要求,制定明确的公共部门绩效目标

构建合理的公共部门绩效目标体系

设计多向绩效评估维度

选择恰当的公共部门绩效目标评估工具

争取公共部门绩效目标主体的支持

重视公共部门绩效目标客体的回应性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功能的绩效信息影响因素:

绩效信息不公开

绩效信息不全面

绩效信息不真实

绩效信息的失效

绩效信息成本过大

○对策:

建立统一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确保绩效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

确保绩效信息的完整性和相关性

降低绩效信息成本,扩大评估参与

构建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信息网络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缘起和发展

第一阶段(1900-1940年)看重效率

第二阶段1940-1970 绩效预算

第三阶段1970-1980 公共部门生产力

第四阶段1981-1992 民营化,节约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第五阶段1992至今,重视程度达到了顶峰,

○美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程序:

鉴别要评估的项目

陈述目的并确定所需结果

选择衡量标准或指标

设立绩效和后果的目标

监督结果

绩效报告

使用后果和绩效信息(分析和行动)

○效率优位阶段的特点:

绩效评估广泛应用于公共部门

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工作日益规范化

○质量优位阶段的特点:

评估的侧重点是效益、质量

绩效指标的数量大幅度增加

从公民的角度测评绩效

将绩效评估与其他管理技术相结合,改进公共部门绩效

○英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实际操作中的有益经验:

管理评估途径

发挥公务员的积极性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

引入公民参与

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估与改进的有效整合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