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的时候 你的津贴是多少
在部队的时候 你的津贴是多少
小编服役是在14年到16年,因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当中老姥爷和家里的老爷爷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军人,也受当时《士兵突击》电视剧的影响就私自在网上报名了。当时比较年轻,16岁就进入了部队,18回来的,上了两年的大学,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耽误。服役的地地点是现在的东部战区原来的南京军区,距离台湾省就一个海峡。因为当时的“年少轻狂”,选择了距离家里远的地方(家里当时找了关系让我挑)。记得当时自己在填写入伍志愿的时候想着去最艰苦的地方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毫不犹豫在第一志愿上填写了“艰苦地区部队”,在第二志愿上填写了“海军”。然后国家就给我两者一结合给我分配到了海岛上,成为了海防陆军。你们当初是怎么填写的呢?
第二故乡 平潭岛
新兵连训练的地点是在闽南地区,当时每个月发放的义务兵津贴是500元一个月,班长是第七年的老兵,当时他的津贴是3000多吧,记不清了。下连后前几个星期在战斗班排,后来被分到了连部,学习文书的工作。(战略部署图上面把湾湾省的各个地区的指挥官兵力以及武器都已经标好了)。下连后的义务兵津贴涨到了750元,第一次改革涨到了930元,第二次改革涨到了1350元。因为是海防部队,所以可能会比一些同届战友会多一点。
在部队第一年连队给办理了IC卡,打电话需要去营房后面的电话亭打电话。慢慢的就可以使用只能打电话发信息的“八一”手机了,有一些老兵为了上网跟“定外卖”方便就买了“小手机”。第二年政策放开了,可以使用智能机,但是规定要求的是只能使用国产手机(因为国外手机定位功能国内无法控制),但是因为上交查验是否有涉密信息导致很不方便,所以有很多老兵都私藏了一部“二号手机”。
听老姥爷讲当时他们在部队的时候,津贴只有一两块钱,到了七十年代才八块钱。连队老兵也在感慨,当时他们的工资津贴只有三百多,现在士官的工资都涨到了五千了。改革越来越好,但是兵却没有了兵味,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狼性”,战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的纯粹,剩下的只是老兵的幽重的叹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