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东北之奉系杨宇霆
军阀东北之奉系杨宇霆
东北的奉系军阀,是中国最强大的军阀派系之一,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后,势力达到了巅峰。奉系之所以强大,除了其首领张作霖的个人气魄外,还有奉军头号参谋杨宇霆的功劳。
杨宇霆跟张作霖的时候,张作霖只是一个师长,杨宇霆不是个武将,他是张作霖的诸葛亮,在杨宇霆的辅佐下成了东北王,可以说是奉系军阀最大的功臣。
杨宇霆对张作霖的贡献,关系着奉系的强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秦皇岛劫军火”,当初直系的冯国璋在日本买了一批军火,准备运到中国。杨宇霆勾结皖系的徐树铮,一起向张作霖建议劫了这批军火,杨宇霆就派人到秦皇岛把这批军火劫了,使奉军扩编七个旅,实力大增。
杨宇霆不光会出谋划策,还会军事建设。一,东北的海军,就是杨宇霆安排建设的。二,因为张作霖麾下的老牌军阀,手里有不少土地,杨宇霆就向张作霖建议,收回这些土地,给老百姓种,发展东北的经济。三,在东北修建了不少战备公路,方便战时的运输。四,帮张作霖修建了东北兵工厂,东北兵工厂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兵工厂。
从这些可以看出来,杨宇霆确实是个人才,因为自己太有才了,所以就很高傲看不上人,在奉系除了张作霖没有他看的起的人。和郭松龄是死对头,后来郭松龄的死,让张学良记恨杨宇霆。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觉得自己是张学良的长辈,总是把张学良当过小辈教育,使得张学良对他有了杀心。后来张学良听到日本人形容杨宇霆是司马懿一样的人物,迟早一天会把东北的权力夺了。加上杨宇霆和常荫槐逼迫张学良,成立东北的铁路督办,张学良忍无可忍,在老虎厅杀了他们。
1885年,杨宇霆出生于辽宁的法库县,父母是开大车店,相当于现在的旅店。
后来家里的条件稍微好了一点,可是杨宇霆父亲觉得读书没用,想让杨宇霆就在家里帮忙,以后继承家里这点产业就可以。
可是杨宇霆就是想读书,在亲戚的劝说下,父亲才送他去私塾读书。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杨宇霆特别聪明,老师说他是神童,十六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
因为当时清朝已经废了科举考试,杨宇霆在堂兄的资助下,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读书。在日本认识了,熙恰、邢士廉等人,这两个人后来当了可耻的汉奸。
杨宇霆在日本也接触过孙中山等人,但是他没有参加同盟会。
毕业以后回到东北,从基层做起,很快的就当了军械厂的厂长。当时的张作霖是27师的师长,发觉杨宇霆是个人才,什么都懂,直接提拔杨宇霆当了27师的参谋长,从此成了张作霖的“小诸葛”。
1916年,张作霖当了奉天的省长和督军,杨宇霆也当上了奉天督军府的参谋长。
1918年,因为杨宇霆策划了,秦皇岛劫直系的军火,使得奉军的实力大增,越发的得到了张作霖的青睐,张作霖只要有什么事情,就和杨宇霆商量。
1918年的秋天,张作霖支持段祺瑞武力讨伐南方的革命党,组织了“援湘军”去湖南作战。这时候杨宇霆和徐树铮勾结,在部队开往河南地区的时候,两个人私自发展自己的兵力,扩编了四个旅的兵力。
这件事被孙烈臣发觉了,上报给张作霖,张作霖一气之下,把杨宇霆和徐树铮的官职扒了。
因为徐树铮在奉系只是挂名的副司令,他本来就是皖系的人,更是皖系大佬段祺瑞的心腹,所以就回到了段祺瑞身边,照样过得舒服。可是杨宇霆不一样,离开了张作霖就没有地方去,就只好跟着徐树铮去了段祺瑞那里,在总统府当了一个侍从武官,但是没有实权。
在东北的张作霖发现,自己的那些老兄弟打仗还行,可是怎么建设东北,没有一个人懂的。张作霖觉得没有杨宇霆还真的不行,就又把杨宇霆给调回来了,杨宇霆从此再也没有在张作霖背后搞小动作。
张作霖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军阀里面气量最大的,汤玉麟和冯德麟从前要逼张作霖下台。张景惠第一次直奉大战打不过吴佩孚,就直接带兵投降吴佩孚。叫韩麟春去买兵工厂的设备,韩麟春却把钱给赌了。可是这些人他都原谅了,最后还是给了他们油水很足的官职。
就算是郭松龄反奉,使张作霖元气大伤,但是张作霖也只杀了郭松龄,其他跟着反叛的军官基本没有杀。从这些可以看出,张作霖的人格魅力还是挺大,不然也不可能成为当时中国最强的军阀。
1920年,杨宇霆当了奉军的总参议兼兵工厂督办。
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后,杨宇霆因为比较高傲,他也知道奉军很多人都看不惯他,他自己也有野心,想当一省之主。就向张作霖举荐自己去江苏,张作霖也想他出去磨炼一下,就封了他当江苏督办。也是这个任命,让郭松龄怀恨在心,自己是第二次直奉大战的最大功臣,却什么功劳也没有得到,使郭松龄有了反张作霖的心。
到了江苏以后,杨宇霆看不起人的性格又犯了,导致江苏本地的实力派对他有意见,孙传芳趁机勾结江苏的陈调元,一起把杨宇霆赶走。
当时在江苏的奉军,只有一个不完整的师,虽然邢士廉有一师,但是驻守在上海。陈调元发起进攻的时候,邢士廉还没有赶到南京,杨宇霆就逃离南京了。
后来回到奉天,杨宇霆还是当奉军的总参议,和兵工厂的督办。郭松龄看到杨宇霆丢了江苏,回来一点处分没有,还官复原职。就觉得张作霖太偏心,忍不住了发动反奉战争。
郭松龄在开始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张作霖勾结日本人反攻,最后战败被抓。杨宇霆知道郭松龄被抓,立马给张作霖建议杀了郭松龄,就是这个建议,让张学良怀恨在心,有了想杀杨宇霆的念头。
1926年,安国军政府成立,杨宇霆当了安国军总参议。
1927年,韩麟春因为生病了,张作霖让杨宇霆顶替了韩麟春的职位,成了第四方面军团长,首次有了兵权。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成了奉军最高的领导人。张学良想易帜,可是杨宇霆强烈反对,说不应该投降蒋介石,东北要自治。
杨宇霆觉得自己是张学良的长辈,也是出于好心,说张学良是现在东北的掌权人,要把身上公子哥的毛病改了,多学习怎么建设奉军,不要让老帅在下面寒心,还劝张学良戒毒瘾,要以身作则。可能也是因为对张学良不放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就派人在张学良周围监视,如果张学良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就告诉他。
但是张学良觉得现在自己是奉军的最高领导人,杨宇霆这样说自己,是不给自己面子,加上外界人说杨宇霆想学司马懿篡魏,使得张学良对杨宇霆更不放心。
1929年的时候,杨宇霆和常荫槐要求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让常荫槐担任督办。东北铁路可是东北的经济来源,张学良认为杨宇霆明显是想篡位,就已经下定决心,要杀了杨宇霆,顺便给那些不服自己的老派看看,给自己立威。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晚上下班回家,说帅府打电话,要他去打麻将,杨宇霆饭都没有吃,就去了帅府。到了帅府以后,常荫槐也在那里,杨宇霆才发现不对劲,被张学良的心腹高纪毅给扣了。
杨宇霆和常荫槐被以吞扣军饷,贻误戎机,图谋不轨等莫须有的罪名,在大帅府老虎厅把二人给枪毙了。事后,张学良派人给,杨、常两家的人,各送了一万元,还写信给在法国读书的杨宇霆长子,让他安心读书。
最后张学良派人把杨宇霆的棺木,送回了杨宇霆的老家埋葬。
有人说,如果杨宇霆不死,东北也不会被日本人占领,这是人们的设想。但是张学良在晚年的时候,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时冲动,杀了杨宇霆和常荫槐。对常荫槐的死,张学良没有后悔过,但是对杨宇霆的死,还是非常悔恨,觉得不该把杨宇霆给杀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