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记忆:上马墩,尤图里,牛头山,三墩凹地名的由来
无锡记忆:上马墩,尤图里,牛头山,三墩凹地名的由来
旧时到尤图里,先要经过上马墩,这个地名起源于明朝,当时凡无锡知县到东亭华察太师府上拜会,先由县城坐轿至此,再从这里上马而行,因为县城到东亭有几十里地,骑马可省时省力,附近的土墩,也就被称为上马墩。
上马石
尤图里今称尤渡里,古称回溪里,旧时有东回溪、西清溪之说,清溪即今梁溪。据说当年的东回溪河阔水深,与梁溪不相上下,附近又有三个高大土墩,高墩大水给交通带来不便。当地人就仿填塞芙蓉湖的办法,不断地挖取三墩之土去填回溪。经过一百多年愚公式的努力,“墩损如丘,溪流如线”,造成了许多良田。至今的残丘被称为三墩凹。
尤图地名的来源,则与尤庄定公的庄园有关。明洪武十三年(1380),尤氏后人扩建庄园,建书香堂三楹,又在堂后开凿小池,当挖到一尺深时,见有大石板,就令停工,到了夜半,主人自己移开大石板,下面竟是两罐银子。主人仍将石板盖好,银子不动,另外择地凿池。过了十年,发生旱灾,于是禀过官府,愿意施赈。当时斗米百钱,就取出一罐银子,有三百两之数,交与官府,换了宝钞买米,周围十里之内的老百姓以此度过了荒年。
大明宝钞
再过五年,又遇上旱灾,就用另一罐银子易米施赈。百姓于此感恩不尽,就改回溪里为尤图。传至尤谦,在庄园里增建梅花书屋,上梁文写道:“门前五柳,独高隐逸之踪;堂下三槐,犹注功名之想。梅花别墅主人尤谦,浮沉田里,来往江湖。五车书不解骄人,七寸管尽堪豪我。当年题柱,叹结驷以无媒;迩岁担囊,揽敝裘而有泪。且索枯肠,小寻歇脚。卖三五篇文字,博得几贯金钱;讲一两叶春秋,收取数张宝钞。巧经营,全凭三寸舌;苦积累,欲安七尺躯。于是负郭膏腴,回溪形胜,小堂初构,摹杜子之浣花;荒径新除,学郭生而种树。信是清闲境,真成安乐窝。”梅花书屋落成后,又增建半隐堂。但到明末,庄园已易姓,不再属于尤氏了。尤图还有观音庵,也是尤氏先人所建。据说当年尤氏任粮长之职,负责送粮到南京,误走御道,被打入天牢生了重病,眼见性命不保,梦见观音菩萨以杨枝水洒面,病就慢慢好了,走御道之事也得以赦免,回家路上,在江边见一个木雕观音,很像梦中所见,于是请回,建庵供奉。尤氏庄园后来毁于倭寇,只有观音庵尚存。
上马墩旁原有一座小土山,高约十米,状如牛头,故称牛头山。牛头山周围有几十米的范围。牛头山与上马墩之间有一个小村,名叫山墩凹。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修筑锡沪公路,牛头山正好当路而立,于是被削去大半,仅剩半壁立在公路边。蒋介石六十寿辰到无锡来“避寿”。避过寿后宋美龄想乘飞机去上海,但无锡没有机场。有人设想把锡沪路两旁各拓宽十米,做成临时跑道,供小型飞机起降。于是县政府组织民工,当夜动工,夜以继日,突击施工,几天内筑成长约一千米的临时飞机跑道,即今天锡沪路一号桥到莫家庄的一段。当时老百姓没有近距离见过飞机,当飞机降落时,都去观看。此次筑路,剩余的牛头山被夷为平地,从此不存在了。山墩凹的农民种菜为生,当时的民歌唱道:“亭子桥高,塔影桥低,山墩凹里菜园地。”今天这些都已成了过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