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美文:母亲的灶台
乡情美文:母亲的灶台
文/邢占双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我家有幸买到了生产队的大草房,共五间,我家住东三间。亲戚乡邻帮忙在屋里重新砌了两铺穿过中屋和东屋连体的炕,西屋是灶台。我家的灶台很大,呈长方形,由红砖搭砌,是三姨父和二舅的杰作,他俩都是有名的瓦匠。灶面因为抹上了水泥显得格外平滑规整,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到灶面上,反射出白亮的光。我家灶台有两个灶眼,灶眼上安着铁制的灶门,气派极了。
这样的灶台在全村也是数一数二的,灶台上安着一对母子锅,一口大一口稍小。大锅用来煮饭炖菜,小锅用来烀猪食,这两口锅是我家的生命之源。
母亲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她一生勤劳,做事干净利索。如果说农田是她的第一战场,那灶台无疑就是她的第二战场,我们的每一餐都是由母亲精心打理的。每天天不亮母亲就悄悄起床,窸窸窣窣穿好衣服,头上包上头巾,掏灰、填柴。父亲蹲在灶膛口烧火,母亲忙活在灶台边,共同奏出锅碗瓢盆刀板勺的交响曲。当我睁开眼睛透过微光看到母亲在氤氲的蒸气中忙碌的身影,便感觉有了着落和依靠。
常见的蔬菜在母亲的精心烹饪下,成为小炕桌上的美味佳肴,我至今依然很怀念母亲烙的葱花油饼。每当母亲烙葱花油饼时,我就蹲在灶口烧火,烧火也要眼尖手灵,眼睛要看着灶火,还要瞅着锅里,火太大或太小都不行,火大了饼容易糊,火小了饼就浆巴了。烙饼时用麦秸秆作柴禾最好,烙出的饼焦黄软和。在中考前的日子里,母亲为了给我增加营养,除了饼多淋油外,还额外煮两个鸡蛋偷偷地放在灶台里角,趁妹妹和父亲不注意时,迅速地塞进我的书包。那两个鸡蛋,是我午餐时唯一的菜肴,这种特殊待遇一直持续到我中考结束。
我家的灶台总是被母亲收拾得规规整整的,东西摆放有序,锅盖和台面也总是被母亲擦得干干净净,纤尘不染。柴禾堆放在屋地的一角,地面却没有一根柴禾棍,来我家串门的人都夸母亲干净利索。冬日里,灶台锅里常煮着一锅玉米粥,散发着扑鼻的香气。小猫也知道哪里热乎,趴在灶台一角打瞌睡,真是个会享福的家伙。狗呢,躺在柴禾堆里,蜷缩着身体,弯成了一个圆圈。
母亲隔三差五就要烀上一锅猪食,或者是一锅小土豆,或者是一锅甜菜樱子,有时也烀点甜菜疙瘩。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月,几个土豆、几片甜菜叶也是不错的零嘴。我最爱吃的还是父亲在灶膛火里给我们烤的嫩玉米,父亲烤的玉米外焦里嫩,十分好吃。父亲有时也在灶膛里给我们埋几个土豆,在寒冷的冬夜,那是最常见、最美味的夜宵。
母亲十分敬重灶台,每到年末,母亲必会摆上红蜡烛、糖果和酒水,说是送灶神上天,祈求灶神保佑全家平安,让我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母亲常常告诉我,灶台对我们有恩,所以我们要善待它。
当我在外地参加工作后,便很少回家了,灶台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每次回家,躺在热炕头,卸去一身的疲惫,我的心便轻松了。看到母亲和父亲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内心无比温馨,踏实。
后来父母离开了大草房,搬到我家附近住。每次回家,看到母亲用电饭锅焖饭,用电热锅炒菜,我都感觉好像缺少点什么,似乎用电器做出来的饭菜总没有灶台做出来的有滋味。
如今,我家的生活基本告别了灶台和炊烟时代,但内心深处总活跃着母亲灶台边忙碌的身影,母亲的身影定格为我心中的图腾;母亲站在炊烟下呼唤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成了记忆中最美的乡音。
母亲啊,恩重如山的母亲,我该怎样才能报答你的恩情?
(三八妇女节,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