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移民是什么?高考移民现象从何而来?
高考移民是什么?高考移民现象从何而来?
高考移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是部分考生为了达到上大学或者上好大学的目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途径,向录取分数线比较低、录取率比较高的省份流动。人们关于高考移民的争议也一直持续不断。
近日,在教育部的最新通知中重点强调了五方面工作任务。
高考移民的产生背景
1977年,中国大陆地区恢复了高考制度。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各省市之间在经济上发展的不均衡等导致“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
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教育内部来看,主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产生的矛盾;从教育外部来看,主要是个别省份的户籍、学籍制度管理不严,使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机。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前高考录取制度中的高考分数差和不同的录取率。
高考移民的另一种形式——国际化“高考移民”
虽然同为高考移民,然而这种“为了上大学放弃中国国籍”的“国际高考移民”,相对于国内的“高考移民”,负面作用更加严重。
“国际高考移民”是干脆绕过考试本身,对高考公平的漠视更为彻底。当国内考生青灯黄卷夜半苦读时,那些凭借资本优势、跨国移民的学生却可轻松跨入大学校门,受到损害的不仅是客观的录取结果,更是人们对资本强势下实现教育公平的信心。
无论是哪种高考移民,都是凭借各种政策漏洞、利用各种资源进行的,其实质还是文凭崇拜、名校崇拜。
高考移民的移入地区分为三类
一是京、沪等经济水平高而高考录取分数线低的直辖市。二是经济水平低且高考录取分数线也低的东部省份。三是海拔高、经济和教育水平低而高考录取分数线更低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和西南省区。
与高考移民有关的案件
2002年,山东巨野一中发生了一名考生三千里赶考误了3刻钟的故事。王依(化名)第三年复读时,他的一名同学收了他4500元现金,答应帮他办理到内蒙古参加高考的手续。同时,王依在他复读的巨野一中也报了名,当年6月26日,王依和另外5名同学一起赶往内蒙古。但一直等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天,联系人还不知去向,他们也没有拿到准考证。到相关学校查询,才发现考生中并没有他们的名字。,王依等只好包出租车赶往沈阳,搭乘当天最后一趟出港的航班飞往北京。赶到北京,已是那年高考第一天零时左右。直到当天凌晨3时许,他们才找到一辆车,花了2000元包车往山东赶考。,等赶到考场,第一场语文考试已开考45分钟,他们失去了考试资格。从内蒙古某地到巨野县,王依走了1500公里。
2015年5月27日,一则题为《内蒙古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部分为党员干部子女》的消息被各大网站转载。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014年年底以来,内蒙古全区已成功清退1465名“高考移民”。经相关部门核查,相当多的移民家长为河北省的公职人员,许多还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他们采取非正常手段迁移户口,通过不正当手段为子女在内蒙古自治区空挂高中学籍,并且伪造本人身份,组织上访,试图以人多势众向政府施压,行为十分恶劣。
2007年,海南法院判处海南保亭县25名“高考移民”案件中5名职务犯罪涉案人员徒刑,在海南首次通过刑事处罚惩治“高考移民”中的职务犯罪。
“高考移民”破坏了教育公平。不过随着有关教育公平的不断完善,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关于“高考移民”现象,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