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顶格网 > 杂谈 > >正文

​《爱你罗茜》:古典叙事模式下,色彩和镜头如何运用?

摘要《爱你罗茜》:古典叙事模式下,色彩和镜头如何运用? 《爱你罗茜》 古典叙事是电影艺术中最为常见的叙事模式之一,相较于非传统叙事(后古典叙事)而言,它的情节发展更具有...

《爱你罗茜》:古典叙事模式下,色彩和镜头如何运用?

《爱你罗茜》

古典叙事是电影艺术中最为常见的叙事模式之一,相较于非传统叙事(后古典叙事)而言,它的情节发展更具有逻辑性,始终以人物角色为故事的重心,通过人物驱动来推进剧情发展,并在影片的结尾给出一个或悲剧,或喜剧的明确结局,最终完成叙事。

简而言之,古典叙事模式主要是以人物角色的心路历程和性格转变为基础,借助戏剧性的外部矛盾冲突,拉动故事发展,进而描绘出电影更深层次的人文主义关怀,所以在古典叙事模式中,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刻画极为重要。

比如由罗伯·莱纳执导的《怦然心动》《遗愿清单》,采用的都是非常传统的古典叙事。

《怦然心动》

对于人物性格和内心的复杂变化,最直观的表现手法便是通过镜头语言的运用和光影色调的调节,向观众传递角色信息,勾勒出更具立体化的人物形象。

《爱你罗茜》这部电影中的色调处理和镜头拍摄,最大化程度的去凸显了影片中人物的情绪表达和关系转变,使观众隔着屏幕都能深切的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爱你罗茜》

镜头语言

在电影《爱你罗茜》中,镜头语言的运用更多是在暗示男女主角之间主权控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对抗性的关系,既激化了矛盾的产生,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1.角度

电影的摄影角度一般有三种:平视角度、仰视角度、俯视角度。不同的摄影角度,能够反应出不同的潜在隐喻。

仰视角度——表现主体的力量感俯视角度——造成对主体的压迫感

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的《黑暗中的舞者》,就讲述一位患有家族遗传眼病的单亲母亲沙马,为了能够让患有同样疾病的儿子在13岁时得到美国先进技术治疗,就在自己双目失明之前努力的赚钱,但是当她由于视力的原因造成工程的事故回家时,却发现为儿子治病的钱全部被偷走。这部影片就给大量的俯视角度进行拍摄,用以凸显这位母亲的若是有无奈。

《黑暗中的舞者》

在电影《爱你罗茜》中,影片前半部分男主亚力克斯的镜头大部分是俯视角度,尤其是在面对女主罗茜时,更是如此。导演通过这样的镜头语言,将男主内心的卑微和柔弱表现的淋漓尽致,也从侧面表达了女主罗茜初期的自信和刚强。可是在女主怀孕,男主功成名就之后,摄影角度突然反转,男主成为仰视角度,女主则更多是俯视角度。

《爱你罗茜》

2.特写&长镜头

喜剧大师卓别林曾说过:用特写镜头看生活,生活是一个悲剧,但用长镜头看生活,生活就是一部喜剧。

《爱你罗茜》中就有许多的特写镜头,尤其是在女主罗茜跌落到生活低谷时,她所出镜的画面里,百分之八十都是特写镜头。

比如在电影里划开了男女主人生线的那场戏,当罗茜得知自己怀孕无法和亚力克斯共赴波士顿,二人在咖啡厅道别时,导演给了罗茜很多面部特写,通红的双眼、强忍泪水的微笑、紧皱的眉头等等,都在表达女主悲痛欲绝的内心情感。

《爱你罗茜》

还有男女主角在机场离别时,长达3分钟的情节叙事里,仅仅用了4个大全景的画面景别,其余都是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来回切换对男女主两人的特写,尤其是在两人想要互相吻别,却又不敢越雷池一步之时,那填满屏幕的动作表情特写,让观众清晰的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不舍与依恋。

《爱你罗茜》

关于长镜头的运用,在这部偏喜剧风格的电影里也随处可见,比如女主罗茜分娩时,导演就采用了一个长达40秒的镜头,从罗茜的房间将镜头往外拉伸,母亲、弟弟、父亲、接生婆等人物依次跳入画面,描绘出了在这场“天使降临”的戏码里,吵闹欢腾,喜庆愉悦的家庭氛围,给人一种舒缓暖心的观影体验。

3.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指将人物置身于环境当中,通过摄影机的运动和调整,来呈现出人物的情感状况和环境地位,暗示接下来的剧情发展,以达到戏剧化的效果。

影片《教父》里,教父的出场设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场面调度的运用,这是一个堪称经典的长达三分钟的长镜头,将教父的出厂设计的颇具匠心。该片的摄影师戈登威利斯曾经说,导演要求这部影片要“像戏剧性电影一样,演员在固定的话语中进进出出,镜头尽量朴实,就如老电影那样。”这个镜头的场面调度就确实如此。

《教父》

而在《爱你罗茜》中的场面调度,则更多侧重于对人物关系状况的描绘。罗茜和亚力克斯分手后回到家中,一人静坐在窗边,写着一封给孩子亲生父亲的书信,此刻镜头缓慢的从女主窗前向后拉出,离女主越来越远,预示着女主和男主关系出现隔阂,二人即将迎来不同的全新生活。

《爱你罗茜》

色彩调配

色彩作为电影视听语言的一个关键性元素,其作用尤为重要,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而在电影中不同画面色调下的人物内心是完全不同的,传递给观众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

1.红色调——刺激色

红色对于观众的视觉来说,是一种刺激色,它既能够激活生命力,又能让人变得焦虑。在电影艺术里,很多时候红色象征着生命、爱情、朝气蓬勃等。

德国经典电影《罗拉快跑》由汤姆提克威执导,影片以三段式的结构,讲述罗拉在20分钟内筹集10万马克的三种可能。在这三个故事中,红色都是电影的视觉中心,不仅影片的光线和画面背景是红色的,很多道具甚至细节也是红色,比如罗拉红色的头发,使用的红色电话和拎着的红色袋子等。红色作为罗拉在视觉层面的高能燃料,也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被紧张和焦虑的氛围所笼罩。

《罗拉快跑》

红色调在《爱你罗茜》象征的便是爱情和新生命,每次罗茜与亚力克斯共处一室,气氛暧昧的时候,整个房间都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红晕,以及在罗茜的女儿出生之后,罗茜的房间也借用光的渗透,映照出暖暖的红色,暗示主人公内心的欢喜与甜蜜。

《爱你罗茜》

2.蓝色调——知性色

蓝色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颜色之一,也是人们普遍比较喜爱的一种颜色。从英文词源的意义来看,蓝色有忧伤的意思,因此,电影中的蓝色一般代表着忧伤。

在电影《爱你罗茜》的开篇有一场戏,是罗茜和亚力克斯在篝火晚会上,因为彼此舞伴的问题互相吃醋,虽然嘴上没有明说,但是观众都能感受到他们心中的忧伤,而此时导演运用的光影色调正是蓝色调,在不经意之间向观众传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感受。

《爱你罗茜》

忧伤能使人思考,忧伤的蓝色在电影中也是一种能够引发思考的颜色,因此蓝色离知性最近,也离感性最远。很多西方电影中的家庭女教师,他们作为知性的女性,在影片中往往都穿着蓝色的裙子,比如《音乐之声》中的家庭女教师玛莉亚。

导演李安1995年在美国拍摄的电影《理智与情感》,根据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面对情感时,理智的姐姐和感性的妹妹的抉择。虽然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但当他们面对家族困境时,都勇敢的牺牲了自己。

《理智与情感》

影片营造出了一个被蓝色笼罩的氛围,天空总是灰白的蓝色,墙壁是略微褪色的蓝,姐妹俩也总是穿着蓝色的衣服,用蓝色的杯子。蓝色的大面积使用,让观众始终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值得一提的是,姐妹俩虽然都穿着蓝色的衣服,但是由于两人的性格不同,他们衣服的蓝色就又有差别,姐姐的衣服是偏灰的蓝,因为灰蓝色是色谱中最难引发欲望的颜色,妹妹的衣服则是偏绿的蓝,这种蓝色就显得更为活泼有激情。

3.黄色调——温暖色

黄色是典型暖色系色调,它很多时候象征着惬意、舒适、愉悦,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同时,黄色作为太阳的颜色,还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生命能量。

在影片《爱你罗茜》中,女主罗茜和她的女儿同框出现时,外部环境都会染上一抹温馨的暖黄色,不管是在海边打闹嬉戏,还是在夸张的送孩子途中,电影画面始终如此,这不仅内化出了角色的心境,还外放了人物的情感。

《爱你罗茜》

2000年的英国电影《跳出我天地》,根据著名男芭蕾舞演员帕特里克杜邦的真实经历改编,影片讲述了一个普通矿工家庭的孩子比例,突破重复阻力,勇敢追求自己的芭蕾梦想,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影片开端和结尾大量使用了黄色,因为这种具有强烈生命能量的颜色,能够表现主人公坚持的信仰和不懈的努力。

《跳出我天地》

本文从《爱你罗茜》这部电影入手,以多部电影为例,简要的阐述了古典叙事模式下的色彩和镜头的运用,剖析了人物角色在这两种视听语言的运用下内心世界的情感转变。

当然,并非所有的古典叙事模式都会包含以上的所有分析,不同的电影在同一种叙事模式下,也需要区别看待。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