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一高,我想你了!
洛一高,我想你了!
让所有莘莘学子都翘首以盼
也让所有洛阳人都感到骄傲
TA的历史悠长而久远
历经一百余年,跨越整个世纪
从河南府中学堂到“豫西小清华”
我亲爱的洛一高
你,还好吗?
洛一高的历史 竟比清华北大还要悠长
那是清光绪三十年,河南府中学堂即已经成立。自1904年至今,她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
校门口这面刻着历史线的墙壁,印证着一高的百年校史,这所曾被胡适誉为中国最好的二十所中学之一的学校,在岁月之下竟没有一丝苍老,反而开枝散叶,奔赴新生。
新区关林路以南、学府街以东,投资2.8亿元,占地约300亩。洛阳一高的新校址以近乎一座大学的规模落成在这里,校园恢弘的建筑是何等的气派。
关于校园的一切 · 都有梦回青春的影子
高大的图书馆就端立在学校正中线,升国旗就在图书馆前这片广场上,旁边是行政楼。
学校操场的塑胶跑道已经有些斑驳,这空荡荡的看台上,仿佛还回荡着那时全体师生的摇旗呐喊。
猛然回过神来,绿茵场上只剩下几个男孩顶着寒风在练球,看他们颠球、射门的热血与激情,当真让人感受到了洛一高的活力四射。
学校之前还举办过涂鸦大赛,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年那些一高的绘画大神们真的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教学楼的规模也与其他学校不同,中间架起的天桥有效分散了大波拥挤人群,还连接了各个教学楼的入口。
更换教室更加方便,也不用担心跑上跑下的不安全,这个天桥堪称是校园的交通枢纽。
校园里是一如既往的安静,下课铃声响起,才渐渐有了人声,学生们一个个从教室走出来,伸展着身体,稍稍放松片刻。
教学楼里也是满满的文墨气息,有各种让人阅读和休息的区域,午间休息或是来这等待的时间,也不耽误学习。
教室里永远都是高高摞起的课本,虽然杂乱,却是高中生的特色,忙碌的高中生活,桌上的一切都丢过,唯独课本和笔记,一直都在。
然而让我惊讶的是,在一高的教室里,我竟然发现了纯英语的课本(这是在虐我吗?),还是纯英文物理课本。
我不得不向洛一高的学霸势力低头。现在说起来我还是有些瑟瑟发抖,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我竟然看到了这名同学的考卷。
小房同学,你是不是过分优秀了?我想请教在坐的各位,谁在自己的高中时光里曾经幻想过数学得了满分?对不起,我想都不敢想。
看到这里,我真的有些羡慕洛一高的学子,他们的高中仿佛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多了一份个性与新颖,虽然劳累,却也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曾经拥挤的食堂 如今只留记忆的模样
那些年你吃够了食堂,每逢周三开放日,便有家人送来可口饭菜,那时候的你,一定很得意。
如今离校几载,再想回来吃上一碗学校的饭菜,已是再隔着千山万水。
一高的食堂真是我见过的高中食堂里最气派的,两个大食堂分错开来,为不同区域上课的学生提供着多种多样的伙食。
牛肉汤、鸡汤、担担面、快餐、小碗菜......窗口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选择,一眼看过去,我只以为这是哪个商场的美食街。
这家椒麻鸡面排队最长,几乎周围的几张桌子上都放着这碗面,好奇的我也点来尝尝,果真是饭店的水准。
面条口感韧滑,入味十足,上面的鸡块也是相当大块的,怪不得学生们都爱吃,就是放到街面上,也得挺火。
奢侈一点的同学可以点这个精致的小碗菜,红烧肉做的绝了!不输外面的任何一家饭店,肉炖的飘香四溢,肥肉软糯香甜,瘦肉入口即化。
小甜品和红豆饼也都不可或缺,女孩们吃完了正餐,还能给自己买个小甜点解解馋,这样的安排实在是太细心了。
学校的小超市也是个宝藏基地,门口的关东煮和炸串也是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清晨坐在食堂的二楼吃早饭,透过远处的山可以看到清晨日出。一高的学子对食堂的记忆,怕是又远不止这饭菜之间吧。
亲爱的母校,我想对您说
三年青春,收藏了太多回忆。时隔多年,那些曾经没对母校说出的话,今天我要大声告诉您!
@s a t e l l i t:
可能是人吧,洛一高让我看到了最多元化的人的性格行为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样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牛气的一面。
@beebroz:
回不去了,凌晨五点半的早操和下午六点半的驴肉汤,时隔五年我才知道,那些年弟弟我吃的不是饼,而是我热烈的青春。
@黄争同学:
跟同学一起回过学校几次,人正在上课,我们在校园走,有个老师喊我们站住,不上课在校园干嘛,我们习惯性的拔腿就跑,很搞笑,不过也证明这个地方有我们共同的回忆。虽然现在很多同学在各自的人生路途上慢慢不能再彼此同行,但母校却永远能让我们找回到开始出发的起跑线的样子~ 祝福母校~
@トトロ:
我那届是一高搬新校区的第一届,当时一高基本没什么绿化,感觉像建在荒地上的学校,现在这么多年了,不知道现在的一高是什么样子,希望现在的一高绿树成荫,美丽的环境更有利于培养人才啊。
@enchanted:
这句话就够了,洛一高,心中最好的高中。
各位亲爱的洛一高校友
你还记得在这里生活过的那三年吗?
请在评论里告诉我 关于洛高的回忆
让这篇文章替你转达思念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