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带血迹的照片,让人心痛和感动
一张带血迹的照片,让人心痛和感动
你知道邓稼先研究成功原子弹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那时候是1964年大家的收入还不高,他得到的奖金应该是多少呢?10,000 元?1000 元?100元?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很多人都很好奇,他研究成功了原子弹以后,到底得了多少奖金?如果放到现在,大概就是上千万元的奖金了,那么在当年的1964年能得到多少呢?有人问过他,他都笑而不答。直到1985年他病危的时候,好友杨振宁先生看望他时提起这事,他才说人民币1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杨振宁不信,以为他是在开玩笑。邓稼先说:“这是事实不是开玩笑,1985年颁发原子弹特等奖的奖金是一万元,单位里人人有份,由于人多,单位还垫上了十几万元才按10元、5元、3元3个等级发下去,从一九六四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到1985年首次颁奖,21年中没有发过奖状,也没有发过一分钱奖金。”
杨振宁和邓稼先年轻时的合影
这件事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如果放到现在,以这样巨大的贡献,恐怕至少也得奖励个几百万了,甚至上千万都不为过,但是在当年那个没有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的心中只有奉献没有索取,大家都认为,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从来没有想到过什么和祖国索要奖金。只要祖国强大了,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曾经看过一张令人心痛的邓稼先的照片,照片中邓稼先先生笑容温柔,但是嘴角却残留一丝血迹。因为当时他已经因为长期受到辐射而病入膏肓,正忍受癌症的折磨,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他全身都在出血,止都止不住,每一个小时就需要打一针镇痛剂。
留下这张照片两个月后,这位中国的“两弹之父”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山河。”邓稼先的一生都在诠释着这句话。
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他是邓石如的六世孙,父亲邓以蛰也是高级知识分子,早年留学,回国后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邓稼先自幼聪明,17岁就考入了西南联大,在那里,他开始了对物理的研究,开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稼先先是在在北大担任物理系的助教,后来感慨于自己学识的不够,于是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的血液,而后继续攻读了博士,并且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这时是1950年8月20日。
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因为在那个年代,读博士也是一件十分费心费力的事情,有许多人用了很多年都没能读完博士学位,而这时,读完博士的邓稼先才刚刚26岁,他的同学们都年长他许多,因此很多人将他称为“娃娃博士”。
当时的美国对人才也是需求若渴的,对于邓稼先这个稀缺的优秀物理人才自然不肯放过,他们提出了十分丰厚的条件,希望他能够加入美国国籍,留在美国做科研。
这个机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因为在当年,中国各方面的条件远远落后于美国,如果做科研,无疑美国最合适。他的老师也一直在劝说他留在美国,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可是邓稼先心系祖国,归心似箭,他希望用自己这些年来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一番贡献。他1950年8月20日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也就是8月29日,他就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回国之路。9月,他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
彼时,美国已经于1945年率先研制出全球第一颗原子弹,且时时对我国进行核威胁,仅50年代就有四次核讹诈。如果我国没有自保的能力,只能沦为刀俎上的鱼肉。因此,我们必须研制出核武器,快速弥补装备上的差距,不为战争,只为自己有和美国抗衡的能力。只有这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才不敢肆意窥伺。
1958年秋天,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对他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他很快就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并很快与妻儿告了别。因为这项工作是绝对保密的,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告诉家人他要做什么,他尽量避免遇到亲朋好友,偶尔遇上,也只是敷衍几句,他为了国家利益,宁肯担上薄情寡义之名。
他的妻子许鹿希当时已经怀了孩子,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家,去往了那个为国家做贡献的人烟稀少的地方。
多年后许鹿希回忆说:“我问他,调哪儿去?他说不能说。我问干什么?他说不能说。我说去干什么?不能说。我说你到了那地方把信箱的号码给我,我给你写信。他说不能写信,不能通信。他说这个家以后都靠你了。他说,‘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了。’他这句话说得非常坚决。他说,‘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他还对和他一起做研究的年轻大学生说,干我们这个工作,就要甘心当无名英雄,一没有名,二没有利,还要吃苦;做出的科学成果也不能发表论文。
曾经有一位战友问他:“稼先,你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还记得我们这些人的名字吗?”邓稼先微微一笑,说:“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邓稼先把全部心血都注入到了设计研究原子弹的任务中,他带领一帮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荒凉的基地里挑砖拾瓦,盖房子,修马路,建基地,做研究,就是在这么艰苦又寂寞的环境里,邓稼先带领大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原子弹,实现了不在别国帮助下自主完成的奇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腾空而起,响彻华夏,为我们这个曾经饱受磨难的祖国,树立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看着飘荡在大漠上空的蘑菇云,邓稼先的眼睛湿润了,多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我们的祖国再也不怕受人欺负了!2年零8个月后,另一颗更为巨大的蘑菇云也在这片戈壁上升起,氢弹也成功了!
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令世界匪夷所思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试验获得成功,中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而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4年,中国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两弹一出,举世震惊,西方国家万万没有想到,在他们的百般刁难和阻挠下,中国也能独立制造出原子弹,这只东方雄狮睡醒了!
这一切的成功,邓稼先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然而,面对成功,邓稼先并没有满足,而是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到原子弹的研究中。
1979年,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比谁都知道核辐射泄露的危险性,但他抢先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在手里检查,致命的核燃料放射性钚239直接侵入了他的体内,邓稼先的身体开始急转日下。实际上,在这之前,邓稼先已经长期受到了核辐射,做核武器研发,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大量辐射,邓稼先经常出入车间,每天都要接触放射物质,可以说是在刀尖上行走,但是为了祖国的崛起,邓稼先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由于生前承受了太多的核辐射伤害,罹患直肠癌,与世长辞,年仅62岁。
在邓稼先短暂又辉煌的一生中,他不求名不求利,从1958年至1986年,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共参与了中国进行的32次核试验,其中亲自去罗布泊指挥试验队的就达到15次。但他从来没有公开发表过一篇论文,也从来也没有上过一次报纸,没有人知道他的伟大贡献,只是在他去世后,他的事迹才被人所知。邓稼先临终时说:“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得太远!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我们的工作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不为名,不为利,为了祖国的强大,甘愿隐姓埋名一辈子,这是何等的情怀!邓稼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心中只有工作,只有祖国!10元奖金又如何,就算没有奖金,他也会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岂能用金钱来衡量?
邓稼先因病去世后,国防科技成果办公室追授邓稼先的《原子弹的突破及武器化》《氢弹的突破及武器化》两篇论著为特等奖,奖金为1000元,以及突破中子弹等另外两项研究成果,奖金为2000元,这些钱在80年代是一笔巨款,可是他的家属不为所动,并没有把这这些钱用来贴补家用,而是全部捐给了其所在单位的科技奖励基金会。邓稼先用自己的言行约束着自己,也深深地影响了家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些国家英雄面前,金钱简直不值一提,能打动他们的只有对祖国无限忠诚的情怀,我们的祖国正是有了许多像邓稼先这样献身国家的伟大科学家,才有了今天的强大,他们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为了祖国的事业不懈奋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