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学霸"伍继红:94年高考712分人大毕业,如今却成农村低保户
"人大学霸"伍继红:94年高考712分人大毕业,如今却成农村低保户
“您当时考了多少分?”
“我考的是七百,七百一十多。”
2017年5月,修水县上杭镇的一处院落忽然传来这段“学霸”级的对话。
循着声音远远望去,映入眼帘的竟是位衣衫褴褛的农村妇女,也是我们今天故事的女主角。
很难想象,这位看似大字不识的女人竟然是位高材生,而且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她曾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过书,也曾在高耸的写字楼里办过公。
可是为何,这位昔日的“天之骄子”会沦为如今惨状,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
是命运的不公?还是个人的堕落?
这位人大学霸才女的身上究竟还发生过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重归原点
人们总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努力读书是穷苦人家的唯一出路。
出生在穷苦深山的伍继红信了,不曾想结果却事与愿违。
这个努力又聪明的女孩非但没有过上理想中的生活,反而还迎来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伍继红,1974年12月19日出生于江西赣州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家中除了她以外,还有3个兄弟姐妹。
算上父母和爷爷奶奶,全家近10口人的吃穿用度都只能依靠地里的几亩薄田。
尤其遇上天公不作美的时候,就连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吃不上。
基于这样的条件下长大,伍继红从小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
唯一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对思想开明的父母。
所以当兄弟姐妹四人都长到读书的年纪时,伍家夫妇二话不说便省吃俭用将其送进学堂。
他们很清楚,只有读书才是彻底扭转家族命运的唯一出路。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四个孩子的学杂费并不是一笔小的支出。
为此,懂事的大姐主动申请退学回家务农,两个弟弟妹妹也因成绩不好迅速结束学习生涯。
就这样,伍继红成为了家中唯一的读书人,更为了全家人的希望。
为了给女儿提供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父母几乎从来不让她帮忙做家务。
就连年幼的弟弟妹妹都总是让着伍继红,一有好吃的东西便第一时间拿过来。
好在这个聪明又努力的女孩也没有辜负全家人的期望,学校里的她向来是年级里的佼佼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伍继红总算是于1994年夏站在了人生的第一个岔路口:高考。
虽然早已预料到事情的结果,但当真实成绩出现在眼前时还是有些震惊。
712分!
要知道,这个成绩即便放在现在也是屈指可数,更何况还是在30年前。
为此,伍家夫妇还特地为女儿办了一场奢侈的“升学宴”。
只可惜此时的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如此光宗耀祖的学霸生涯短短几年就会戛然而止。
几番周折之后,伍继红收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管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于大多数人来说,首都北京这个城市似乎都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她也不例外。
最重要的是,伍继红非常心仪档案管理这个专业。
或许是从小就热爱读书的缘故,她希望未来的工作也能继续与书籍和文件打交道。
为此,大学期间的伍继红仍然像以前一样踏实努力,丝毫没有放松懈怠。
顺利的话,这位优秀的女大学生毕业前夕就会收到“铁饭碗”的入职邀请,能留在北京就再好不过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1996年1月9日,原人事部忽然印发《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
也就是说,无论高校名校还是普通院校,所有大学生毕业以后都要靠自己的本事去寻找工作。
事已至此,伍继红也只能坦然地接受现实,但她想要进入体制内的初心并没有改变。
也是从这天开始,她一边扎实理论基础,一边着手报考北京公务员。
时间无疑是最好的见证,伍继红大学毕业后参加的第一次公务员考试便顺利通过了笔试。
遗憾的是,面试时的她因过于紧张没能发挥出最好水平,不慎与心仪的岗位失之交臂。
一次不行就来第二次,第三次,伍继红相信总有一天会留在北京。
可是不知为何,面试宛如魔咒般始终挥之不去,即便是回想起考官的脸都有些紧张不安。
眼看口袋中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交不起房租的伍继红也只能“打道回府”。
兜兜转转似乎再次回到了原点,北京这场求学之行更是宛如一场梦虚无缥缈。
重蹈覆辙
或许是为了不让邻居们看到自己的“笑话”,伍继红一回家就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
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她几乎从未露过面。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伍继红忽然意识到饭桌上似乎一直少了一个人的身影。
父亲。
回家这么久,父亲去哪里了呢?难道外出打工了吗?
更奇怪的是,每当伍继红问起母亲和姐姐这件事时,对方都闪烁其词。
时间久了,她也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不对劲。
在伍继红的百般追问之下,母亲总算是泪眼婆娑地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你爹两个月前就走了,怕你考试分心,没敢跟你说······”
突如其来的噩耗令伍继红悲痛不已,绝望之余,更多的还有自责。
父亲生前最想看到的就是这个大学生女儿能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无奈自己却不争气。
伍继红非但没有顺利留在北京工作,就连父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为了父亲的在天之灵能早日安心,更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她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了。
2000年春节刚过,伍继红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这一次,她不再执着于国家的铁饭碗,只要能有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就心满意足了。
或许是被北京这座城市伤透了心,伍继红毅然决然地选择南下,来到了广东省。
凭借着出众的学历和踏实的性格,中山市新学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很快就向其抛来了橄榄枝。
在这里,伍继红主要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档案和文件,同如今的上班族一样整日坐在高耸的写字楼里。
遗憾的是,这种安逸的生活仅持续了短短三个月就戛然而止。
不是工作的原因,而是与同事之间的相处问题。
似乎从公务员面试屡屡失败那会开始,伍继红与人交往就有些发怵。
离职以后,她又陆陆续续找了很多临时工作,无奈每次都不了了之。
正当伍继红不知所措时,一位“不速之客”忽然闯入她的生活之中。
这个人就是她的初中同学,郭长华。
其实早在上学期间,成绩优异的伍继红就是班里很多男孩的“女神”,郭长华亦是如此。
好不容易碰上一个重新邂逅的机会,他自然不愿失之交臂。
借着老同学的名义,郭长华隔三岔五便跑到“女神”面前献殷勤。
一来二去,伍继红不由自主地坠入了爱河,毕竟对方也是自己在这异地他乡唯一的依靠了。
同年10月,两个刚刚确立关系不久的年轻人就“闪婚”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很快,甜蜜的二人世界就过渡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
毋庸置疑,多出来的这位“新成员”正是女儿。
为了让伍继红在家安心照顾孩子,郭长华执意要求妻子辞去当下的工作。
就这样,伍继红从一位才女学霸正式转型为家庭主妇,过上了相夫教子的生活。
面对家庭和事业,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谁曾想结果却事与愿违。
就在伍继红整日辛苦操劳时,郭长华却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出轨。
为了新欢,这个狠心的男人二话不说便将发妻赶出了家门。
还没等伍继红从被离婚的噩耗中回过神来,另外一个不知是好还是坏的消息就再次传来。
她又怀孕了。
身为母亲,伍继红当然希望把这条小生命留下来。
可如果孩子生下来就没有爸爸,未来的生活又该如何应对呢?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伍继红将怀有身孕的事情告诉了前夫,万一对方回心转意呢。
事实证明,她这个想法非常可笑,郭长华再次将她赶出了门。
没有办法,这位心灰意冷的母亲也只能暂时回到娘家,以后再作打算。
终于,2007年7月,伍继红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位名叫邓高华的男子。
出于家庭贫困的原因,这个男人年近30还没有结婚。
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娶媳妇的机会,邓高华自然不会提出任何意见。
哪怕他明知伍继红的肚子里怀着其他男人的孩子,却还是选择了接受。
就这样,两个几乎没有任何感情的人组成了新的家庭。
婚后不久,伍继红便为邓高华添了四个亲生子女,只是家里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窘迫起来。
好在政府帮忙,邓家每年都能从村委会领一笔补助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低保户。
与此同时,邓高华还经常趁着农闲之时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兜兜转转,伍继红再次成为了昔日那位山村农妇,生活中也只剩下了柴米油盐。
重新出发
随着时间的流逝,伍继红似乎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学霸”的身份。
只有督促孩子认真念书时,她才会无奈地“炫耀”道。
“妈妈以前也上过大学,大学生活可好了。”
谁知话音刚落,年幼的孩子便用稚嫩的童音质疑道。
“那妈妈为什么不去大城市上班呢?大城市应该能挣到更多的钱。”
每每听到此处,伍继红都只能一言不发,或许每个人终究有每个人的命吧。
听孩子问的次数多了,就连邓高华都有些难以置信。
“老婆,你真的在北京读过大学吗?”
听到这里,伍继红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随后便从柜子里的小盒子里拿出珍藏已久的“宝贝”——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简历。
只见上面清清楚楚写着伍继红在校期间的种种表现,与当下的生活相比简直是大相径庭。
大学里的她,既担任过组织委员,也担任过生活委员,就连学校的“兰台奖学金”都拿到过好几次。
简历的最后,伍继红所在的学院还给出了一番非常高的评价。
“该生在校期间关心国家大事,日常团结同学,脚踏实地,为人正直,有很强的责任感。”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或许连伍继红都感觉有些物是人非。
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后半辈子都要永远“困”在这大山里出不去了,身体和灵魂亦是如此。
直到2017年5月,修水县上杭中学的吴美华老师下乡扶贫,才从同学们口中得知这位人大才女的学霸故事。
望着家徒四壁的伍家和一脸茫然的伍继红,身为老师的她不禁为之动容。
思来想去,吴美华还是决定奋力拉对方一把。
征求完伍继红的同意之后,她立刻写了一篇名为《98届人大女毕业生成山区赤贫家庭6子之母》的文章并发至网上。
不得不说,互联网的力量还是非常强大的,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女主人公”的辛酸故事。
就连大学时期的班主任安清福老师都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于5月27日带领昔日同学代表专程赶来。
面对陌生又熟悉的班主任和同学,拘谨的伍继红不由得眼眶一热。
不过很快,她的眼神中就再次升腾起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毕业几十年,伍继红似乎只有在这一天才真正做回了自己,做回了当年的才女学霸。
离别之时,班主任仍然不断嘱咐道。
“回到北京以后,我会给你寄最新的档案学教材,我们不会只来这一次,但重新站起来还是需要你自己努力。”
事实证明,这番话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安清福老师回校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起对伍继红的捐款援助。
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不仅给伍继红带来了继续生活下去的物资保障,更让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除此以外,当地政府也为伍继红制定了精准帮扶政策,联合人大校友为其盖了一栋170多平的二层小楼。
如今的伍家人再也不用挤在破旧的土坯房内,生活似乎也从搬到新房子以后变得越发好了起来。
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校友的推荐,伍继红顺利进入县档案管理局工作。
与此同时,丈夫邓高华也没有甘拜下风,很快就在县城一家餐馆找了份后厨工作。
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两个人一起努力,终究会过上想要的生活。
结语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伍继红的前半生,高开低走理应当仁不让。
但好在她每到人生的转折点时都会遇到一位“贵人”,丈夫邓高华是,安清福班主任亦是。
话说回来,伍继红时隔多年仍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最重要的还是靠她自己。
正是有了这份从头再来的勇气,才促使她重新收获了生活的喜悦。
正所谓人生如逆旅,不进则退,唯有自己,才是命运的摆渡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