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第二任皇后,孝恭孙皇后(朱瞻基的孙皇后结局)
朱瞻基第二任皇后,孝恭孙皇后(朱瞻基的孙皇后结局)
北京市郊昌平境内天寿山下,在一片苍松翠柏之间,掩映着一处处金碧辉煌的殿宇,这就是中外闻名的明代帝王陵墓十三陵。
其中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长孙、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景陵就在其中,伴这位皇帝的是他最心爱的皇后——邹平人孝恭皇后孙氏。
孙皇后其人其事
孙皇后约出生于公元1400年,因为她的父亲孙忠担任河南永城县主簿,所以孙氏自幼跟随父亲在永城县生活。
孙皇后
少年时代的孙氏特别聪明、漂亮。朱棣的长儿媳张氏即太子妃,也是永城人,她的娘家与孙家友好,她的母亲非常喜欢孙氏,常常进宫向女儿宣传孙氏的好处,约永乐八年(1410),孙氏被带进皇宫。
她的美貌不仅征服了太子,也征服了明成祖朱棣,朱棣特别安排太子妃、即后来仁宗的皇后负责照料和培养孙氏。从此,孙氏就和太子妃的儿子、比她大两岁的皇太孙朱瞻基玩在一起,过起了“青梅竹马”的生活。
朱瞻基大婚正式选妃时,朱棣确定济宁人胡善祥为皇太孙妃,孙氏被册封为皇太孙嫔。
朱瞻基
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仁宗即位,来年,仁宗又去世,朱瞻基继承皇位。册封胡善祥为皇后,孙氏为贵妃,以1426年为宣德元年。
孙氏先生育了一位公主,宣德二年十一月,又生育了皇长子朱祁镇。这时的宣德皇帝,已经30岁了,仅有两位女儿,皇位没有继承人,盼儿子望眼欲穿。孙氏生育了第一个皇子,皇帝当即诏令大赦天下,免明年税粮三分之一。胡皇后和朝廷大臣们纷纷上表恭贺并请早立太子,以安定天下人心。
孙氏推辞说:“胡皇后虽然体弱多病,但是年纪尚轻,身体恢复后,自然会有皇子,我的儿子怎么敢抢在皇后的儿子前边为太子呢?”
可是,宣德皇帝却等不及。小皇子不满“百日”就被立为太子。皇帝本就喜欢孙氏,再加上“母以子贵”,宣德皇帝迫使胡皇后上表“主动”退位。宣德三年(1428)三月,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宣德三年(1428)八月,宣德皇帝的另一个吴姓妃子,又为他生下第二个皇子朱祁钰,宣德皇帝只有这两个儿子。
宣德十年(1435),38岁的朱瞻基去世。8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年号正统。作为皇帝的生母和皇后,孙氏被尊为皇太后。
宣宗在位期间,文治武功颇有建树,吏治民生也很有起色。史学家把他和他的父亲统治时期称为“仁宣之治”,比作汉朝的“文景之治”。明朝宣德时期的开明政治,与孙皇后的贤惠是分不开的。
英宗时期,朝中德高望重的老臣相继去世,宦官势力急剧上升,英宗对大太监王振言听计从。
朱祈镇
正统十四年(1449),秋高气爽,瓦刺贵族也先率兵攻打明朝,王振鼓动皇帝御驾亲征,以便青史留名。结果在怀来土木堡,明军大败,50万大军全军覆没,50余名随军的重臣无一生还,英宗也被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到北京,大明王朝群龙无首,立即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留守京城的文武官员多数主张迁都逃跑,兵部侍郎于谦则主张坚守京城,并强调“社稷为重君为轻”。
关键时刻,孙太后高瞻远瞩,果断采纳了于谦的建议,决定死守北京城,不向也先示弱。她先立英宗之子即自己的孙子为太子,再命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总理朝政,加强北京防卫,稳定了局势。
朱祈钰
为彻底断绝也先利用英宗皇帝要挟明朝政府的企图,在于谦等人的主张下,孙太后同意朱祁钰即位,是为代宗,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
代宗尊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孙太后担心儿子在蒙古地区受委屈,数次秘密派人送去金银珠宝贿赂对方,并送去大量日常生活用品。不久,英宗被释放回京。
代宗留恋皇位,幽禁了太上皇朱祁镇。又废除孙太后所立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当唯一的儿子去世后,代宗也不肯恢复朱见深的太子地位。孙太后不动声色,数次看望被软禁的太上皇朱祁镇,悉心保护着被废的小太子朱见深,静待变化。
天顺元年(1457),做了8年皇帝的代宗病危,曹吉祥、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从代宗手中夺回帝位。英宗复辟,年号天顺。
天顺六年(1462),孙太后去世,与宣德皇帝合葬景陵,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
孙皇后三开历史先河
第一,朱瞻基与孙氏感情笃深。虽然在爷爷的安排下,他无权力给孙氏更高的名分,但是,一旦自己当皇帝说了算,他立即不惜破坏祖制,在册立孙氏为贵妃时,给予她与皇后同样的待遇。按照封建时代的规定,册封皇后时,授金册金宝,即诏书和印玺。而贵妃则有册无宝。宣德皇帝不断地奏请皇太后,也即从小抚育孙氏的自己的母亲同意,于宣德元年五月,特给孙氏制作金宝。孙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金宝的贵妃。
第二,作为母亲和皇太后,为了国家大局,孙氏不得不牺牲自己亲生儿子和孙子的利益,但是,她始终密切关注整个形势的发展,从各个方面给予关照。英宗皇帝再次登上皇帝宝座时,对她的感激之情无法言表,又没有其他荣誉,只得打破先例,为其加徽号为“圣烈慈寿皇太后”。孙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徽号的女性。
第三,明朝自开国以来,皇帝死后一直实行令人发指的嫔妃殉葬制度。朱元璋死后有40个妃嫔殉葬,朱棣死时有30多妃嫔殉葬,朱高炽执政不到1年葬礼虽然略简,但是也有7个妃嫔殉葬,明宣宗朱瞻基有10个妃嫔殉葬。皇帝归天,他留下的一大群妃嫔,除了皇后和太子生母,其他的几乎都要殉葬。孙氏督促她的儿子英宗下诏,果断地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