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顶格网 > 杂谈 > >正文

​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治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古人如何看社会治理

摘要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治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古人如何看社会治理 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治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古人都是如何看待社会治理的呢? 社会的本质是人。一个个单独的...

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治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古人如何看社会治理

社会的本质是什么?社会治理的本质又是什么?古人都是如何看待社会治理的呢?

社会的本质是人。一个个单独的人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无论是企业、团体、组织,还是最大的政府机构都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人类社会也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所以,人就是社会的本质。

社会治理的本质也是人。既是对每一个人的治理,也是对每一个组织机构中的管理者的治理。

古人都是怎么看待社会治理的呢?

比如老子、孔子、孟子,以及现代的鲁迅都是怎么看待社会、国家与天下的治理的呢?

社会治理最终都要交给一小部分人、有远大理想与智慧的人来进行管理和引导。而很难每一个人都参与治理。这是非常现实与无奈的选择。所以社会治理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选择与约束这一小部分管理者,也叫执行者。

鲁迅

孔子认为要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使得天下平定、安定,就必须对这一小部分管理者提出较高的要求。

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意思就是说:要使得天下太平、安定,就必须好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就必须要求统治者有“物格”的能力,有“知至”的能力。然后意念、观念要真诚,要有真心实意,心态要正,要约束己身,要约束家人。然后才能担起治国平天下的重任。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修身养性

意思就是说:社会治理的核心是百姓。老百姓是国家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天下太平、安定,长久繁荣,人民必须摆在第一位。朝廷、官员地位要次一级,君主最不重要。

但是,个人认为孟子的话很有歧义,很容易误导人。君主的认知水平、管理水平、道德水平对于社会治理来说,至关重要。孟子的话却好像在说君主无关紧要。

孟子的本意应该是说:天下最重要的物资、财富,应该投向百姓、投向社会,其次才是朝廷、才是官员,最后才能轮到君主。而不是说君主对于国家治理不重要。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在老子看来,“身”代表自己的生命。“贵”是指最。

君主

原文的意思应该是:人最怕的是死。如果连死都不怕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所以一个人如果愿意拿自己的生命去治理天下,也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可以把天下暂时寄存在他那里。

如果他还能做到为天下百姓不但可以付出生命,还能“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就可以把天下国家托付给他治理。

所以在孔子看来:社会治理的本质就是要找到认知水平、管理水平、道德水平都很高的人来治理。

在孟子看来:社会治理的本质就是要把最重要的物质财富都投向天下百姓。

在老子看来:社会治理的本质就是要把天下托付给那些为了百姓不怕死、不以为苦、反以为乐的人去治理。老子所说的人,很像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百姓

鲁迅先生则认为:社会治理的本质是把天下交给有骨气的中国人。比如: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社会应该交给他们治理。

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正是处于白色恐怖之下,他的很多文章应该都是隐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所讲的内容,应该就是指社会治理的本质。就是要把国家托付给中国的脊梁们。

人类社会治理的本质就是人治和法治,就是内圣外法。

无论人治还是法制,最终都需要把社会、把天下托付给一部分人去管理与引导。这部分人就应该是那些舍身求法的人、为民请命的人、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他们才是国人的脊梁。这部分人从来都不缺,只是需要去发掘他们出来。

自信

人治和法制都属于“外法”。“内圣”就是开展教育、教学,人们拥有了知识与财富,自然会天下太平、自然会使社会长久繁荣、安定。“古之建国,教学为先”。这样也就很容易明白建国初期为什么会开展全国扫盲工作。这就是内圣之道。

社会治理的重担,始终需要一部分人来承担,找什么样的人是关键。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并没有真正的社会治理,国家天下成为了一小部分人相互争夺、享受的私器。这就是导致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反而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时期才有真正的社会治理。西周以后天下基本上就没有人在为百姓考虑,至少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