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是什么地方人?史书上有五个版本,四川竟占了三个!
大禹是什么地方人?史书上有五个版本,四川竟占了三个!
作为上古风云人物,大禹一生充满了传奇,治水英雄、禹征三苗、开启夏朝等,但也留下了无数谜案,比如大禹到底是什么地方的人?在人们传统印象中,大禹是华夏人文始祖,自然与尧舜一样出自中原地区,但颠覆我们认知的是,根据史书记载,大禹故乡大约有五个版本,而当时被视为蛮夷之地的四川竟然占了三个!
第一版,大禹故乡河南大禹出自河南某地,史书上并未明确说,但《史记·夏本纪》中留下线索:“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另有史书记载,鲧是夏部落首领,大禹也曾被封于“夏地”(如今河南禹州市),称为夏禹国。鲧与大禹是黄帝后代,而黄帝是有熊部落首领,部落附近有具茨山。元朝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确切指出:“大隗山,即具茨山也”。《禹州市志》及历代考古也证明,具茨山就在禹州城西北。考古发现也证实了这一点,在禹州颍河两岸,考古学家发现下毋、谷水河、瓦店、吴湾等多个上古遗址,距今4000多年,与大禹处于同一时代。二里头遗址等夏朝遗迹出现在河南,并非偶然。
第二版,大禹故乡青海这一版本出人意料,但却有一定的史料记载,汉朝陆贾《新语·术事》中记载“大禹出西羌”。魏晋皇甫谧在《帝王世家》中注解:“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传曰:禹出西羌,是也”。问题在于,西羌范围太大,很难圈定具体位置,甘肃、青海等都有可能,但考古或许揭开了真相。本世纪初,在青海民和官亭镇,考古学家挖出一座上古灾难遗址——喇家遗址,被誉为“东方庞贝”,先民遭遇瞬间灾难而死,从而留下生前举动,该遗址距今4000余年,与大禹治水时间高度重合。探究之后发现,原来附近黄河积石峡地区,突然爆发了一场大地震(震塌了喇家先民住所),导致黄河断流,形成了堰塞湖,9个月之后洪水奔流而下,这可能就是史前大洪水的前因。《尚书·禹贡》中记载夏禹“导河积石”,学者判断“导河积石”就是在积石峡,因而大禹故乡在青海。
第三版,大禹故乡都江堰汉朝扬雄的《蜀王本纪》记载,公元前3376年的六月初六,大禹出生在广柔县西70里,“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学者考证指出,广柔县是现都江堰市、汶川一带。众所周知,都江堰地区水流较多,容易引起水患,大禹是否就在此治水?根据蜀地史书记载,李冰治水之前,还有鳖灵治水、杜宇治水、大禹治水等。《蜀王本纪》中就记载,大禹治水著名的经验就是“岷山导江,东别为沱”,以疏导为主的治水经验,对后来李冰治水影响深远。经过大禹、李冰等无数代人的功劳,最终才形成了都江堰市目前的无坝引水工程。川大历史学教授彭邦本认为:禹王宫、龙池景区的禹王庙等,以及唐代诗人在游览龙池时留下的诗作《禹庙》,这些都说明大禹诞生都江堰。
第四版,大禹故乡汶川战国《竹简记年》中记载:“帝禹夏后氏,母曰修已,修已背剖而生于石纽”。上文魏晋皇甫谧在《帝王世家》中注解也提到“孟子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问题在于:石纽在哪?《蜀王本纪》中指出:“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唐代顾胤在《括地志》中记载:“石纽山在汶川县治西七十三里”。如今,在阿坝州汶川县绵池镇境内,山岸壁立之间,“石纽山”三个大字耀耀生辉。大家看出玄机了吧,都江堰认为大禹是都江堰人,汶川认为大禹是汶川人,而偏偏史书上都有“靠边”的记载。这里面的套路很简单,就是争夺大禹故里,为经济利益服务。但不管如何,史书上的确差不多有“大禹故乡汶川”的记载。
第五版,大禹故乡北川《蜀志》记载:“蜀之石泉,禹生之地。”《禹庙记》说:“石泉之山曰石纽,大禹生焉。”所谓石泉,其实就是北川。北周564年,置北川县,因县西北有北川城而得名。唐朝贞观八年(634)析北川县地置石泉县,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并北川县入石泉县。直到1914年,因与陕西省石泉县同名,且彼县设置在先,乃复名北川县。令人头疼的是,与汶川一样,在北川县禹里南一里许,石纽山巍然屹立,巨石上也刻有“石纽”二字,据传是汉朝杨雄所写。所以,北川、汶川、都江堰紧挨着的三地(见上述地图),都可能是大禹故里。但对这三座城市而言,大禹故里只有一个,自然要争破头。
除了这五个史书上比较明确的记载,大禹故里还有山西安邑(今山西夏县)、东夷(山东一带)等说法。其实,对很多地方而言,大禹故里在哪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看得见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利益,这才是争论的重点。笔者看来,以上古交通条件,大禹活动范围不可能太大,因此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都,那么大禹故里只可能在河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