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黑死病中的逆行者:神秘而“邪恶”的鸟嘴面具下圣洁的灵魂
中世纪黑死病中的逆行者:神秘而“邪恶”的鸟嘴面具下圣洁的灵魂
前言
当我们翻看有关于中世纪欧洲的影视文学作品时,总能在其中发现一个神秘的物品,那就是鸟嘴面具。在很多剧作中,鸟嘴面具就是代表邪恶的符号,是为人所不喜的,但是追根溯源,鸟嘴面具在诞生之初却是善良和奉献的化身。
在那个死亡阴影笼罩下的中世纪欧洲,鸟嘴面具就是穿梭于黑暗中的"幽灵",人们畏惧着它的到来,却又渴望得到它的救赎,邪恶与圣洁,都只在一念之间。
一、 鸟嘴面具的由来
黑死病的爆发
1348年,一种诡异的传染病开始在意大利蔓延,随后顺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线路,逐渐向整个欧洲散播,就此揭开了黑死病肆虐欧洲三百余年的序幕。
当时的瘟疫患者会呈现发烧呕吐、皮肤露出蓝紫色斑点的症状,紧接着病人身上的淋巴部位就会溃烂坏死,最终全身发黑肿胀失去生息。
从1347到1353年,短短六年时间,黑死病就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约2500万人民的生命。这场灾难虽然不是人类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瘟疫爆发,但却是最为惨痛的一次,医疗资源的匮乏不仅导致了病情的急剧恶化,还让人们的精神文化遭受了重创。
在这样大规模的"死亡斗争"中,政府毫无头绪的处理方式让人民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各的政权的公信力岌岌可危。
为了挽救公民性命,也为了稳固政权,即使明知效果不大,当时的统治者仍然紧急召集了一批医生奔赴疫区治疗黑死病。这些医生的薪资统一由政府发放,他们会无条件地治疗所有病人,专门统计因黑死病去世的患者数量,他们就是官方聘请的瘟疫医生,也就是后来"鸟嘴医生"的先锋军。
宗教信仰的传播
阿尔贝·加繆在其著作《鼠疫》中说道:"习惯于绝望的处境比绝望的处境本身还要糟"。
这句话用来形容黑死病蔓延下的欧洲一点都不为过,沉浸在绝望中的人们已经失去了所有理智,但凡是能求得一线生机的事物都会被他们紧紧抓住,更何况是此时号称能帮他们"脱离苦海"的教会呢!
瘟疫爆发之后,教会向民众鼓吹天罚说,告诉他们黑死病是神明对人间的惩罚,只有虔诚的祈祷和忏悔才能够得到神的怜悯,摆脱病痛,而戴上鸟嘴面具的医生在那时也是神的代表之一。
黑袍、圆帽、手杖、香炉与鸟嘴面具,这样的搭配似乎已经成为了当时治疗黑死病医生的标准装备。信奉宗教的人们认为,佩戴鸟嘴面具是对病人和医生的"双重保护"。因为封闭式的面具构造能够遮挡医生所有的面部特征,细长弯曲的黑色鸟喙是邪恶的象征,黑漆漆的镜片如同吞噬万物的黑洞,再加上厚重的深色长袍映衬和一旁香炉中袅袅升起的烟雾,恐怖黑暗的气氛油然而生。
医生就像是来自阴间的使者,病人无法看清他的面貌,就等同于附着在病人身上"邪恶的病毒恶魔"也看不到医生,它们就不会过渡传染;而医生冥间使者的样子,也能代表神力震慑住"恶魔",从而驱散它们离开病人体内。
每当这种形象出现在欧洲居民家中时,那就意味着这户人家存在着得病的"不祥之人",鸟嘴医生就是相当于驱散邪魔,代表健康的"另类神明"。
医生的自我保护
15世纪初期,瘟疫在法国达到了爆发的高峰期。生命的快速流逝让越来越多的医生投入到了治疫工作中,灾害中"逆行者"的团队逐渐壮大。
给病人带去健康的前提是保证医生的安全,为了加强防护,医生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防护措施,但此类举措起到的效用却微乎其微,直到1619年,名叫查尔斯的医生发明出了"鸟嘴面具",同时兼具了宗教色彩和实用效果,刚一面世就得到了各方追捧。
中世纪的医生认为,黑死病是依靠空气进行传播的,证据就是患者皮肤化脓会引发恶臭的气味。在鸟嘴面具出现之前,据阿尔图罗·卡斯蒂廖尼的《医学史》记载,治疗黑死病的医生都会身穿一种遮盖全身的长袍,戴手套,鼻子上系一块吸满醋、丁香粉、肉桂粉的海绵。
是以,查尔斯在面具细长的鸟喙部分塞满了香料,其中包括龙涎香、薄荷甚至是鸦片,都是为了隔绝气味,黑死病中最经典的"鸟嘴医生"形象便由此诞生。
二、 是邪恶还是光明
黑死病爆发的后果是极为惨痛的,疫情严重的地区尸横遍野,未被感染的人畏惧病毒不敢出门,街上到处都是得病死去的患者尸体无人清理。尽管面对着如此可怕的人间炼狱,不少鸟嘴医生还是不畏死亡,仍然怀着一颗济世救人的责任心身赴疫区。
戴着鸟嘴面具的医生身穿厚重的黑色长袍遮盖全身,包括脖颈和头发,不露出丝毫身体组织。他们提着香薰灯笼,手持木棍以减少与病人的身体接触,在黎明或夜幕中,总能看到鸟嘴医生出现在街头和村口,挨家挨户地检查病患与死者,标记的病者的房屋。
这些行为本意是为了避人耳目,免得引起健康者的恐慌,可惜事与愿违,过于谨慎的举措反而加重了神秘恐怖的气氛。
鸟嘴医生一旦出现,就意味着瘟疫已经扩散至此,这种"特殊巧合"促使民间的邪恶谣言开始流传。人们甚至觉得,正是头戴鸟嘴面具的神秘人带来了黑死病,鸟嘴面具的形象就此变成了不详、恐怖与死亡的象征。
所有人都对这副怪异打扮的瘟疫医生避之不及,而鸟嘴医生同样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不得不离群索居,甚至为了不传染家人,还必须忍受亲子分离的痛苦。
鸟嘴医生远离人群,不轻易与他人接触的行为进一步加深了世俗的误解和畏惧。强烈的恐惧感直接让平民将鸟嘴面具看做成了代表黑暗和灾厄的特殊文化符号。
17世纪威尼斯瘟疫横行之时,当地政府为了最大限度遏制疫情的传播,颁发了一系列的禁止条令,其中就包括了限制普通市民外出,只赋予医生和丧葬人员出行的权利。此条例推出之后,瘟疫医生频繁的出现在街头巷尾,鸟嘴面具自然也被当地居民熟知。
威尼斯自13世纪开始,便有着佩戴面具参加狂欢节的传统。鸟嘴面具强烈的视觉冲击造型在威尼斯人看来显然很适合参与狂欢,这很可能就是它从医用器械转化为文化符号的特殊契机。
三、 鸟嘴医生的贡献
尽管鸟嘴面具的外表让人望而生畏,但是隐藏在可怕面具后的人却拥有着与面具截然相反的品质。
在欧洲黑死病肆虐的时代,得病患者的症状令人胆寒,无数人为了自保选择逃离家乡,科学医疗认知的缺乏致使疫区医生的死亡率高的离谱。但即便如此,鸟嘴医生们还是尽己所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灾区行医,成为混乱崩溃环境中格外显眼的"黑色逆行者"。
无论在哪个年代,医生都是一个与轻松无关的职业,更何况是尚处于愚昧时期的中世纪,鸟嘴医生需要对抗的敌人不仅限于疾病,还有来自于社会人群质疑厌恶的目光。
由于医疗认知浅薄,当时欧洲对于黑死病的治疗多数都采用放血法和沐浴法,各种手段均无效果之后,医生们也开始痛定思痛,对"天罚说"与"体液说"产生了质疑,此举也无意间推动了医学的前进,新的医学思想开始萌芽。
14世纪前,医学上的解剖史还是一片空白,伤害尸体是触犯禁忌的行为。在误解和唾弃声中,部分鸟嘴医生坚持向宗教申请尸体解剖权,直到1348年,时任教皇克莱门特六世才特批医生此项特权,无形中撕开了至暗时代中的一道口子,曙光终于透过缝隙照耀在欧洲大地。众多瘟疫医生和学者趁此机会,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疫区收集资料,他们当中大部分人尚未从资料中得出结论,就已经倒在了征途中。
鸟嘴医生最终未能揭开黑死病的神秘面纱,但是他们奋不顾身、英勇救治病人的行为无疑为身染瘟疫的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而且,鸟嘴医生通过解剖和现场查证所收集到的黑死病第一手资料,是当今研究黑死病本质的重要参考文献,他们的功绩并不局限于那个时代,还有对后世医学的深刻影响。
总结
时至今日,鸟嘴面具的文化意义早已颠覆,它更多时候是作为艺术作品中死亡、恐怖、神秘、疾病等负面形象出现在世人眼前的。
鸟嘴面具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现代医生的口罩、防护服等配置就是它的新兴状态,纵然岁月流逝,鸟嘴医生的身影已经不复存在,但鸟嘴面具的精神依旧在后世延续着。
疾病面前没有贫富之分,生命都是脆弱的,病人们都将医生当做救命稻草牢牢紧握,总想着医生就是无所不能的"救世主",但他们常常忘记,医生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在穷途末路之时,医生也会崩溃,也会无可奈何。学会尊重和理解,有时候会比科学的治疗手段更加温暖人心。
参考文献:
《黑死病》
《医学史》
《中世纪:史实和虚构》
标签: